这四组数据中,全部排名前10的地级市只有上海、北京、深圳、苏州;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以税收为主,相比较于一个城市的GDP指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更不容易有水分;而相比较于一个城市的财政总收入,这数据不包含转移支付收入,从而也可以称之为“城市自己賺的钱”,即自己的“造血”能力。 一个城市好比一个家庭,收入多了,相对而言,城市建设经费就更充足,尤其如果这个收入是“自己賺的钱”,并非转移支付收入,那么从这个角度讲,政府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越多,则这个城市的就业机会也会相对多一些。 当然,这只是相对而言,不能绝对等同,毕竟不同产业,税收提供能力也不同,就业质量也不同。 本数据不仅仅比较绝对值,也把城市面积、城市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纳入考虑。 从而得出了四组数据,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绝对值、单位面积值、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人均值,共四组数据的排名。这样更全面更客观去看一个城市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在这四组数据中,全部排名前10的地级市,只有4个(见下图,上海、北京、深圳、苏州); 而全部排名在前22的城市只有12个(上海、北京、深圳、苏州、杭州、宁波、南京、武汉、青岛、长沙、无锡、厦门,见下图)。 其它城市,虽然绝对值排名前22,但要么因为面积太大(比如重庆、鄂尔多斯、榆林等),要么人口规模太大(比如广州、成都、郑州等),从而与该要素有关的排名,掉出了前22名,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指标,是所有其它经济相关指标“之母”。因为收入是“源头”,有了收入,其它相关经济指标,自然也不会太差。 所以,把一个城市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作为一个关键指标加以考察和关注,是有一定道理和必要的。 城市财力比拼 向一线城市靠拢 城市经济差异 新一线城市发展 城市收入差距 一线城市的标准 城市规模等级 内地城市有福了 城市经济联系
杭州取代深圳,成为北上广杭,可能吗?
【1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