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亿农民的养老金仅有200多元,怎样缩小这种差距以提升国内消费能力呢? 近期,中国农村养老金差距的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中国的养老体系长期存在城乡分割状况,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制度设计差异很大,这就致使养老金差距较为悬殊。 造成农民养老金水平落后的根本原因是多方面的。城乡二元结构与制度分割的情况,使得城镇职工养老金由企业和个人共同缴纳,并且财政补贴的力度很大,而农民参与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以个人缴费为主,政府补贴所占比例较低,城镇职工养老金平均是农民的16.8倍。财政投入与政策倾斜不足,2023年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财政补贴占比78.4%,城乡居民仅占21.6%,而且城镇职工养老金连续20年上调,农民基础养老金10年才涨10次,每次涨幅有限。 农民收入低,普遍选择最低缴费档次,个人账户积累有限,并且农民在工业化进程中的义务未被纳入社保缴费计算体系。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也造成城乡居民养老金区域差距极大,例如上海农民养老金达1440元,贵州却仅为116元。 为缩小差距,有很多路径与政策建议。加大财政转移支付与国有资本划拨,将部分国有金融资本收益定向划拨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调整财政补贴结构。建立基础养老金动态调整机制,把农民基础养老金与经济增长、物价指数相挂钩。推动多支柱养老体系覆盖农村,鼓励农民参与企业年金或者商业养老保险,探索“土地养老”模式。进行制度并轨与历史贡献补偿,逐步统一城乡居民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承认农民的历史贡献,对60岁以上农民发放一次性历史贡献补偿金。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农民养老金从223元提高到600元,将会产生积极影响。直接拉动消费,按照1.7亿农村老人计算,年新增消费支出约4621亿元,相当于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量的15%。缓解农民工储蓄压力,3亿农民工由于父母养老负担减轻,可释放年储蓄约1.5万亿元。促进城乡经济循环,每增加100元养老金可带动80元消费,重点惠及民生领域。 缩小养老金差距不仅关系到社会公平,更是激活内需的关键因素,需要通过制度重构、财政倾斜和历史补偿“三管齐下”,实现农民养老保障与经济发展同步升级。 农民的养老保障 农民晚年保障 农民,退休金 老农民发退休金 高龄农民养老 农民养老补助金 还让老农民活吗 待遇应该给农民 农业养老金
1.7亿农民的养老金仅有200多元,怎样缩小这种差距以提升国内消费能力呢? 近期
沁沁随心生活
2025-02-20 21:19:10
0
阅读: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