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注意事项 腰椎间盘就像一个个小小的弹力球,它们位于脊椎骨之间,起着缓冲

阳阳而林 2025-02-20 21:06:02

腰椎间盘注意事项 腰椎间盘就像一个个小小的弹力球,它们位于脊椎骨之间,起着缓冲和支撑的作用。 但当这些“弹力球”因为年龄、劳损或外伤等原因变得不再那么“弹力十足”,甚至“破裂”时,里面的“髓核”就可能跑出来,压迫到周围的神经根,这时,腰椎间盘突出就发生了。 退行性改变 随着年龄的增长,腰椎间盘会逐渐失去水分和弹性,变得脆弱。这种自然的生理老化过程使得腰椎间盘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更容易发生突出。 劳损或过度使用 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频繁提重物、过度屈伸或扭转等活动,都可能对腰椎间盘造成过度的压力和损伤。想象一下,一个弹簧长时间被过度拉伸或压缩,它还能保持原有的弹性吗? 不恰当的腰椎活动 长期保持不正确的坐姿、站姿或弯腰姿势,都会增加腰椎间盘的负担。就像一棵树,如果长时间被风吹得歪歪扭扭,它的根基也会变得不稳定。 外伤因素 急性扭伤、车祸撞击等外伤事件,可能导致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即使是轻微的腰部损伤,如果反复发生且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也会逐渐累积,最终导致腰椎间盘突出。 遗传因素 在小于20岁的青少年患者中的32%有家族史,有色人种发病率较低,生长因子、维生素D受体等因素与腰椎间盘突出患病风险增加有关。 代谢疾病 部分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肥胖和高脂血症,也可能导致腰椎间盘退变和增加突出的风险。 当腰椎间盘突出“调皮”时,它会给我们发送一些“小信号”: 腰痛 就像腰部被一根无形的线轻轻拉扯,时隐时现,让人难以忽视。 下肢放射痛 哎呀,这条腿怎么像是被电流击中,从臀部一直麻到脚底,尤其是咳嗽、打喷嚏时,那酸爽,简直了! 马尾神经症状 如果“髓核”跑得太远,突出太大,还会出现马尾神经损害,从而影响到会阴部,让人鞍区有麻木、刺痛的感觉,严重时甚至会影响二便功能。 要想避免腰椎间盘突出的“骚扰”,我们需要做个聪明的“守护者”: 保持正确姿势 无论是坐、站还是走,都要保持正确的姿势,让脊椎得到充分的支撑。坐位:上半身直立状态,腰椎负荷是站立位的1.5倍。 加强锻炼 定期进行腰部肌肉锻炼,如小燕飞、五点支撑等,增强腰椎的稳定性。 控制体重 过重会增加腰椎的负担,所以,保持适当的体重也是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的关键。 如果不幸中招,别担心,我们可以通过康复护理给腰椎一个温暖的“拥抱”: 卧床休息 在急性期,卧床休息是首选,但床铺不能过软也不能过硬,软硬要适中,硬板床不可取哟! 佩戴腰围 在活动时佩戴腰围,可以减轻腰部的负担,但记得,不要长时间佩戴,以免腰部肌肉“偷懒”,导致腰部肌肉萎缩。 物理治疗 如腰椎牵引、按摩、热疗等,可以帮助缓解腰部肌肉紧张,促进血液循环。 在康复期间,有些运动可是腰椎的“雷区”,千万别踩: 快速旋转运动 如转呼啦圈、打高尔夫球等,这些运动可能会牵拉到腰椎韧带,加重症状。 强力弯腰运动 如仰卧起坐、弯腰搬拿重物等,这些运动会增加腰椎的负担,不利于康复。 跳跃运动 如篮球、跳绳等,跳跃时腰椎会受到较大的冲击力,可能加重病情 最后,我们还要警惕那些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的“谣言”: 误区一 认为年轻就不会得腰椎间盘突出。错!随着生活方式及工作习惯的改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日趋年轻化。长期久坐、不良姿势都可能让它“找上门”。 误区二 认为推拿就能治好腰椎间盘突出。虽然推拿能缓解症状,但并不能根治哦!严重时还需就医治疗。 误区三 盲目拒绝手术。手术并非首选治疗方案,但对于某些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来说,手术可能是唯一的解决办法。所以哦,在面对手术时,我们要保持理性、听从医生的建议。

0 阅读:6
阳阳而林

阳阳而林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