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PK广州,造车决定中国GDP第四城摘自郭怀毅亿欧汽车2016年,在使用全

姬锋 2025-02-20 16:22:38

重庆PK广州,造车决定中国GDP第四城

摘自 郭怀毅 亿欧汽车

2016年,在使用全新GDP核算方法后,深圳不但历史性地成为上海、北京之后第三个突破2万亿元大关的城市;也历史性地超越广州,成为中国GDP第三城。

那一年,深圳和广州GDP分别为20078.58亿元和19805.42亿元,深圳只领先273.16亿元。然而到了2022年,二者之间的差距已经拉大到:

3548亿元。

这种GDP体量上的差距,也反映在人们的观念中。曾几何时,耳熟能详的四大一线城市——北上广深,已经在潜移默化中渐变为北上深广。

可就在2022年,广州作为中国GDP第四城的身份也变得岌岌可危。重庆以29129亿元的成绩超过了广州的28839亿元,不过让广州感到欣慰的是,在终核GDP调整后,重庆还是落后广州263亿元。

到了2023年,广州以209亿元的微弱优势再次压了重庆一头。虽然与重庆之间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微弱,但广州给外界的感觉依旧是“老钱终究是老钱”。

反转发生在2024年。重庆GDP达到了31193亿元,正式超过了广州的31032亿元。经过多年的分庭抗礼后,重庆终于反超广州。

在这个回合中,重庆不仅在GDP总量上领先了广州160亿元,更重要的是重庆GDP增长率高达5.7%,比广州2.1%高出近两倍。

相比之下,广州和重庆在2023年的GDP增长分别是4.6%和6.1%,差距远没有2024年明显。如果2024年的增速差距变成常态,那广州的经济规模恐怕将再难反超重庆,甚至有可能被重庆历史性地甩在身后。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广、渝两地的GDP增长率有如此之大的差距?答案就是——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

官方数据显示,作为重庆的主要支柱产业,汽车产业在2024年保持了高速增长,汽车产量254.01万辆,同比增长9.4%;其中,新能源汽车95.32万辆,同比增长90.5%,大幅领先全国增长率近60个百分点。

除了体量增长,重庆汽车产业的“质”也在提升。

重庆市经信委相关人士曾表示:“2024年,‘重庆造’20万元以上的主流新能源车型占比已达到48.3%,一年时间里就提升了21.6个百分点。”重庆汽车产业实现了“三个向上”的突破,即产品向上、品牌向上、产业链向上。

“质”的增长和“量”的扩张,让2024年重庆汽车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6.7%,直接带动重庆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3%。

反观广州,作为2019年至2023年中国汽车产量最高的城市,在2024年实现产量253.98万辆,以300辆的差距被重庆超越。

比“车都”旁落更难以接受的,是广州汽车产业转型带来的阵痛。根据官方数据,2024年广州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支柱产业中,仍处于动能转换深度调整期的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

下降18.2%。

如前文所述,重庆市的这两项数据是增长26.7%和7.3%。

广州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广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2.3%和7.6%。可以说,汽车产业的一升一降正在决定中国GDP第四城的最终归属。那么,重庆汽车产业究竟做对了什么呢?

重庆:赛力斯成为新引擎

“干了汽车20年,第一次参加这种层级会议。”

2024年11月,赛力斯董事长张兴海在第三十一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上这样调侃自己。作为这家重庆车企的掌门人,从曾经的边缘到现在的C位,张兴海的个人经历也是赛力斯在中国汽车产业中的缩影。

之所以会出现如此之大的变化,根源就在于赛力斯和华为的携手。

2021年3月,赛力斯前身小康股份宣布正式与华为达成合作关系,成为华为智选车模式的首个合作品牌。此后,问界M7和M9先后成为爆款,张兴海如同拿到了爽文剧本,销量连年攀升,赛力斯一夜之间变凤凰。

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赛力斯新能源汽车销量42.6万辆,同比增长182.8%。其中,问界新M7年销量19.7万辆, 成为2024年新势力车型年度销冠;问界M9累计大定突破20万辆,连续9个月成为中国市场50万以上月度销冠,改写了由奔驰、宝马和奥迪统治的豪华汽车市场格局。

如果以赛力斯前身小康股份进入汽车行业的时间计算,公司造车已长达39年。但在和华为牵手之前,赛力斯一直徘徊在微车市场,生产着几万块钱的车,用张兴海的话说就是:“(小康)只能造几万块钱的车,更直接一点就是3万块钱的,再多一点(售价)乘以3就上不去了。”

可就是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从赛力斯工厂下线的问界M9已经问鼎起售价50万元市场销冠,新问界M7在25万至30万元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

“宝马来跟我谈合资造车的事,我都不干。”张兴海曾非常坚定地表达了赛力斯和华为合作的意向。

大树底下好乘凉,凭借着问界的强势增长,赛力斯预计2024年度实现营业收入1442亿元到1467亿元,同比上升302.3%到309.3%;同时终结连续四年的亏损,实现扭亏为盈,预计2024年净利润55亿元到60亿元。

作为对比,乘联会在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披露:2024年,中国汽车行业整体利润4623亿元,同比下滑8%。

在全行业面临严峻挑战的今天,赛力斯凭借和华为携手,实现了逆势走高,这让重庆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版图中得到了一个全新的增长极。

同时,作为重庆汽车产业的另一大支柱,长安汽车的表现依旧稳健。2024年,长安汽车销量268.3万辆,同比增长5.1%,创下近七年来的新高。其中,自主品牌销量223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73.4万辆,同比增长52.8%。

值得注意的是,华为同样也站在长安汽车的背后。作为长安汽车和华为、宁德时代合作打造的新品牌,采用华为HI模式的长安阿维塔销量翻倍,达到7.3万辆。

相比之下,广州作为曾经的“车都”却在经历深度调整产生的阵痛。

2023年10月,重庆媒体报道市委书记袁家军在2023年10月调研赛力斯后“十分高兴,给予充分肯定。”

在地方官媒关于当地主政者的报道中,“十分高兴”这样的描述一般是很少出现的,这只能说明对于赛力斯的成绩,重庆领导班子给予了百分之百的肯定。

作为对比,2024年11月广州市委书记郭永航在调研广汽集团后强调的是: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然而就是在2024年,广汽集团遇到了非常严重的挑战。去年,广汽集团销量只有200.3万辆,同比下滑超20%,公司预计2024年净利润只有8亿元到12亿元,同比减少72.9%到81.9%,这一利润水平创下了广汽集团子2005年上市以来的新低。

处于至暗时刻中的广汽集团,甚至冲击了广州汽车产业。如前文所述,2024年广州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8.2%,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

长期以来,广汽集团一直是广州汽车产业的顶梁柱。以2023年的数据为例,在广州318万辆的年产量中,广汽集团就占据了252.8万辆,占比超过80%。正因如此,郭永贵在调研时称“广汽集团作为我市汽车龙头企业。”

应该指出的是,在广汽集团的销量构成中,以燃油车为代表的合资品牌依旧是主力,新能源汽车销量相对偏少。数据显示,广汽集团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45.4万辆,同比下滑了17.2%,在集团销量中占比22.6%。相比之下,赛力斯和长安汽车的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73.4万辆和42.6万辆,占比分别为27.3%和85.7%,均超过广汽集团。

为了走出至暗时刻,广汽集团在去年11月发布了为期三年的“番禺行动”,计划在未来三年内推出22款全新车型,包括全电动、增程及插电混合动力车型,以全面覆盖主流新能源汽车领域,力争到2027年实现自主品牌销量200万辆。

就在广汽集团还在奋力求生之际,同在广州的小鹏汽车为广州汽车产业带来了不小的提振和慰藉。

2024年8月和11月,随着小鹏MONA M03和P7+的先后上市,凭借着两款新车的热销,小鹏汽车率先走出了自己的至暗时刻。

小鹏汽车吸取了以往的教训,极大的改善了产能和交付效率,保证了MONA M03和P7+在上市以后的第一个完整销售月份就双双实现销量破万,这让小鹏汽车得到了资本市场的追捧,股价从去年12月2日12.6美元涨到了今年2月18日的17.48美元,涨幅接近四成。

2024年,小鹏汽车实现销量19万辆,同比增长超三成。2025年,随着全新小鹏G7和收款增程SUV小鹏G01的问世,小鹏汽车将挑战35万辆的销量目标。

比销量更重要的是,作为长期主打智能化的造车新势力,小鹏汽车在自动驾驶领域已经有了深厚积累。

在2025年智驾平权的大潮之下,小鹏汽车预计将于2025年年中推出具备准L3能力的高阶智驾,2025年底推出真L3级别软件和硬件冗余能力的自动驾驶。

目前,广州汽车产业虽然还在经历广汽转型带来的阵痛,但是小鹏汽车的快速崛起已经让广州汽车产业看到了曙光。

不同于重庆汽车产业需要依赖华为这个广东外援,广汽集团孵化的自主品牌本身就具备一定的竞争力,小鹏的技术实力更是能让大众汽车集团掏出真金白银。

相信假以时日,广州汽车产业依旧能够和重庆一较高下,而这也将决定中国GDP第四城的最终归属。

0 阅读:37
姬锋

姬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