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余庆里:百年商埠的文化密码 溯源:岭南侨乡的黄金岁月 墟顶:明代宣德年间已成固定墟场,清顺治年间,墟顶附近莲平、兴宁、新市一带市集已具规模,成为珠三角商埠中心。乾隆十九年(1754年),新会县署将县丞迁移到江门墟顶。 余庆里始建于1913年,由江门商会董事区卓南、区翰农、梁心俊、何锦堂、莫子绅、莫大学、黄恭发、黎湘泉、杨奕所、欧阳庭三等共10人组建【余庆公司】兴建。其名取自《周易》“积善之家,必有馀庆”,既寄托家族兴盛之愿,亦暗含侨乡对“德行回馈”的集体信仰。1917年已建成24幢,以命名为【余庆里】,成为当时首批豪宅区。彼时的新会依托西江水运优势,成为岭南商贸重镇,余庆里凭借毗邻新会埠码头的地理优势,迅速发展为商贾云集的核心区域。 建筑:中西合璧的活态博物馆 作为岭南骑楼建筑的典范,余庆里融合了传统广府文化与南洋建筑智慧。住宅大门仿西关大屋构成。由三道门组成,门楣与窗楣采用灰雕和砖雕工艺,刻有各式富贵吉祥造型雕塑。整体建筑在保留岭南民居的传统风格基础上,融入西方建筑的装饰和实用构成,具备美观实用的民国风。街巷肌理中保留的青石板路、百年龙眼树与嵌在墙体的侨批印章,皆是这段黄金岁月的无声见证。 转折:从商埠到市井的百年沉浮 民国时期,余庆里因凉果、金银器、打铁制品、当铺、米铺等行业的聚集而声名鹊起,后期由石湾、启明、芬南、长堤、蓬莱、跃进、胜利等商业延伸发展之下,后转为居住区,渐退往昔繁华。 新生:传统与现代的共生实验 2010年后,江门启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计划,余庆里迎来复兴契机。修缮工程遵循“修旧如旧”原则,修复了70%以上的传统建筑立面,同时引入文创空间与慢生活业态。2020年7月16日,卖鸡地一号“墟顶人家”咖啡馆的开业成为文化转型的标志——百年宅邸化身集手冲咖啡、侨乡文献展陈于一体的复合空间,其头牌招牌“陈香拿铁”将新会陈皮与云南咖啡豆创新融合,还有仅次的“陈皮龟苓膏茶”。复刻了侨乡“一盅两件”的饮茶文化记忆。如今,余庆里既留存着趟栊门后晾晒的陈皮、墙缝间生长的九里香,也焕发着咖啡香气与艺术展览的现代活力,书写着岭南老街在时代浪潮中的新生故事。 历史
江门余庆里:百年商埠的文化密码 溯源:岭南侨乡的黄金岁月 墟顶:明代宣德年
徐恒辉老先生
2025-02-20 04:14:3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