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维权违法吗?”一男子在市场里举着手机高声质问,“你说我勒索,我问商家要一分钱了吗?” 男子气势强硬地指着面前的一位年老保安,愤怒地回应道。
年老保安转而指责男子找了托来:“这是你的托吧?” 男子气笑了:“我的托?这是我的摄影师!” 保安:“你买东西了有问题报警就好了,找什么托?”
男子反问保安:“你是干啥来的?维护?维护谁?维护商家骗人?维护欺骗消费者的人?” 保安也很无语:“赶紧赶紧,报警叫警察来。”转身咕哝着准备走开。 男子估计听到了保安的咕哝:“扣了?你把我绑起来行不行?绑到菜市口!” 旁边站着的保安问他;“打假?你有什么权利打假?你买这个东西离开多久了?” 男子继续高喊:“骗我称了,我没有权利打假?”
听到此处,可能所有人都以为男子是受骗方,是被鬼称欺骗了,是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没想到接下来却有了惊天反转: “我离开三年了,我全程有监控的!”哇哦,什么东东离开三年了,还来找商家讨要缺斤少两的说法哟?
男子还在那里口沫横飞:“他这个就是个不合格的称,使用不合格称量器具就是欺骗消费者!” 围观的人一阵哗然。
商家缺斤少两,确实是一种诈骗行为,可是时隔三年,又何来证据和理由来找商家理论此事呢? 男子发现自己所买物品不够斤两来维权,没有错,他在市场高喊吵闹,保安来制止没有错,那究竟谁错,错在哪里呢?
无论谁,无论出于什么目的的打假,都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吧,只是还是要合理一点。 另外希望相关部门真正下重拳治理,让“鬼称”越来越少,还百姓一个公平公正的消费市场。
对此,大家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