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建议:先上车,再调整姿势(中)
摘自洞见
经常会有读者朋友问我,洞见君,你写文章有没有灵感枯竭的时候?
坦白地讲,我经常因为灵感枯竭而陷入苦恼,打开电脑不知道要写什么。
但我仍然会打开电脑,随便码字,想到什么就写下来,写着写着就来了感觉。
坐在那里发呆和打开电脑开始写,完全是两种状态。
我觉得人生的很多事都是如此,你只有开始着手干了,才知道要怎么调整,如何做下去。
不出发,你就永远在原地。
出发了,也许转个圈,还是会回到原地,但是过程中你收获了成长。
雷军在一次年度演讲中谈到,大学的时候,他立志要在一级学报上发表论文。
对一个本科生来说,这是相当困难的事情。
可他并没有被困难劝退,明确目标后,他找到老师,询问如何才能发表论文。
老师给他出了个主意,让他把之前研究计算机病毒的思考整理出来,寄给学报试试。
虽然心里没有底,他还是按照老师的建议,壮着胆子整理成了论文寄给了权威的学术期刊。
过了半年时间,他收到回信,论文被录用了。
这篇论文被录用以后,在老师的鼓励下,他又给当时的第三届全国青年计算机学术会议投稿,又被录用了。
雷军在演讲中说:
“发完论文以后,我最大的感受是,面对所有困难的时候,我都是一往无前,先干了再说。其实,很多事情没有那么难,你去试一下,说不定就成了。”
一个人如果思虑太重,前怕狼后怕虎,考虑得失利益多了,往往最后一事无成。
那些真正能成大事的人,或许不是最聪明的人,但一定是敢于亮剑的人。
这世上,没什么事情是“准备好了再开始”的,高手都是边干边学,在不断摸索中进步的。
不要等到一切就绪了,一切满足了再去做,大胆地去做,大胆地去试。
人生最大的悲剧,就是整天在脑子里干大事,在现实里又变得畏首畏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