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会战打响后,参战的三个主力德械师长,本来以王敬久的发展最好,不想他后来过分膨胀,不把长官放在眼里,触怒了蒋介石,被撤职查办。 王敬久将军接受了黄埔军校的教育,并一贯奉行“仁义礼智信”的做人宗旨,他的高尚人格和领导魅力在家乡葛芭草集广为人知。民国三十年,王敬久将军回乡省亲,途经许口村时,车队不慎蹭坏了当地一户人家的土墙。一个老妇人走上前来,情绪激动地拦住车队,口出脏话,声言要索赔,立刻引来村民们的围观。 面对突如其来的局面,王敬久将军并未表现出愤怒或不悦,而是停车下车,躬身走向老妇人,表示歉意。随行的卫兵们严阵以待,十多名全副武装的士兵威风凛凛地站在司令左右,气氛一时显得有些紧张。村民们看到这一阵势,顿时感到不安。然而,王敬久将军却毫不动怒。 他示意卫兵们退下,满脸笑容地对老妇人说道:“高邻息怒,我姓王,是邻村草集的后生,损坏的围墙一定会照价赔偿。”听到这一番话,围观的村民们恍然大悟,原来眼前这位谦逊有礼的将军竟是党国三十二集团军总司令。此时,村里的一位老人感慨道:“大水淹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识一家人了。”为了化解尴尬的氛围,王敬久将军从口袋里掏出几包高级香烟,分发给在场的村民们,每人一包。 王敬久毕业于黄埔军校一期,与王仲廉是同期的同学,二人关系一直很好。虽然王仲廉后来跟随汤恩伯,而王敬久则投身顾祝同阵营,但两人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友谊。早在中原大战期间,王敬久便已升任为旅长。战后,他进一步升职,成为警卫师副师长。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警卫师的两个旅长正是他的黄埔同学孙元良和宋希濂。正是这三位将领,借助警卫师这一基础,创造出了日后在国军中威震四方的71军。 1945年抗战胜利后,王敬久被任命为绥靖区司令兼兵团司令官。在他的指挥序列中,有一支令他头疼的部队——邱清泉的第五军。这支部队战功赫赫,但也养成了特立独行的作风。邱清泉为人强势,行事风格独具一格,往往不按常理出牌,这让身为上级的王敬久感到难以驾驭。 面对这种局面,王敬久最终选择向时任长官顾祝同提出请辞。他表示宁可放弃现有职务,也不愿继续指挥邱清泉的部队。这一幕,恰如七年前他在洛阳时的情形颠倒重现。只是这一次,他从刁难上级的角色,变成了被下级为难的对象。 1937年,中日战争全面爆发,淞沪会战打响。在参战的国民革命军各部队中,有四支装备精良的德械部队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后来闻名的"四大德械部队":桂永清的教导总队、宋希濂的德械36师、王敬久的德械87师,以及孙元良的德械88师。 这四支部队中,教导总队的规模最为庞大。光是其中的六个主力团加一个补充团,每个团的人数就超过3300人。再加上直属部队,总兵力达到了两万五千人以上,相当于一个军的编制。其余三个德械师的装备水平也不逊色,都配备了当时最先进的德式武器,火力配置十分充沛。 在这场保卫上海的战役中,王敬久和其他两位德械师师长一同崭露头角。不久后,三人几乎同时升任军长,分别统领71军、78军和72军。这种平步青云的晋升速度,在当时非常罕见。然而,正是这些功绩与荣誉,也让他的性格逐渐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1947年,王敬久升任国民党第二兵团司令官。进入金乡县城后,他并没有如预期般精心部署,而是举办了一场简朴的喜宴,所有的庆祝活动都被简化。婚宴开始后,王敬久举杯说道:“请大家原谅,战时一切从简,请!”按照王敬久的命令,宴会不允许有过多的庆祝和喧哗,也不准放鞭炮。但就在大家准备开始畅饮时,远处突然传来一阵轰鸣声,越来越响,气氛骤然紧张。 有人立刻喊道:“不准放鞭炮,怎么还放鞭炮?”随即又有人解释道:“这不是鞭炮,这是炮火。”原来,前方交火,战斗已开始。婚宴顿时变得一片混乱,宾客纷纷散去,王敬久急忙前往兵团指挥部作战室,了解战情。经过报告,他得知整编第70、第32、第66三个师已被刘邓大军包围。 在面对这一突发局面时,王敬久深知形势严峻,立刻指挥部队进行调整。然而,由于过于专注婚事,王敬久错过了最佳的战机,导致整编第32师、第70师、第66师被全歼。由于这一失误,王敬久很快被蒋介石撤职。 之前,他曾在晋冀鲁豫地区与刘伯承多次较量,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在随后的战略部署中,王敬久表现出了极强的战术思维。他通过仔细分析地图,制定了周密的增援计划,并安排整编师和旅组建两路北援。通过巧妙部署,王敬久曾希望诱敌深入,企图将刘邓部队困于三角地带,迫使对方背水作战。 然而,尽管王敬久的战术构思极为精妙,刘伯承却敏锐地察觉了他的意图。在1947年7月7日的黄昏时分,刘伯承指挥一纵集中火力猛攻郓城。郓城防线上的整五十五师仅有两个旅,而敌人派出的五个旅则形成了压倒性的优势。经过一夜激战,整五十五师最终被全歼。王敬久的战略虽好,但由于敌人果断行动和兵力上的劣势,未能挽回局面,最终导致了惨败。
淞沪会战打响后,参战的三个主力德械师长,本来以王敬久的发展最好,不想他后来过分膨
运赛过去
2025-02-19 19:34:39
0
阅读:263
杨晓林
胡言乱语,不知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