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信泉中将从抗美援朝战场回来后,得知他与妻子被周总理送了一个“航空母舰”的外号,甚至连毛主席都说那外号很形象。 这件事发生在1952年,当时周总理在北京就军区家属问题召开了一次会议。 作为国家的首都,也是军区家属聚集的地方,对于这些军属的管理自然成了一个重要议题。 毕竟这些军属不是普通的人员,一个不慎很有可能引起一些矛盾,特别是对于第二代的管理问题,所以周总理都不得不亲自主持这样的会议。 可在会议中,周总理得知了一个让他都颇为震惊的事情:在朝鲜战场的39军军长吴信泉居然有12个孩子,这些孩子都交由吴信泉的妻子俞惠如一个人管教。 当周总理得知俞惠如把12个孩子管教得十分出色时,忍不住称赞道:“管教12个孩子,这简直就是一艘航空母舰啊!” 这是周总理对俞惠如的夸赞。毕竟,一个女人能把那么多孩子管教好是很不容易的! 而俞惠如与丈夫吴信泉的“生孩子故事”还得从抗战期间说起。 1941年,正当吴信泉在苏北与日军激战之时,他得知远在江苏阜宁县的妻子为他诞下了第一个女儿。 见面以后,吴信泉就再次前往了前线战场,殊不知这只是夫妻两人“造娃”的开始。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俞惠如几乎每年都给吴信泉生一个孩子。到1946年的时候,吴信泉就已经拥有6个孩子了。 然而,那个时期国内战事不断,吴信泉也没有时间管教孩子,一切的重担都落在了俞惠如的身上。 为了躲避敌人的抓捕,俞惠如忍痛将两个较大的孩子寄养在淳朴的百姓家中,自己则带着其余的幼子,像一艘在风雨中颠簸的小舟,四处漂泊,寻找安全的港湾。 一个女人带着几个娃到处躲藏,这不就是一艘移动的“航空母舰”吗?这也是俞惠如伟大母爱的体现,为了孩子她可是吃尽了苦头。 原本以为抗战结束后,夫妻两人就会停止“造娃”了。却不想,两人对于生娃的事似乎是乐此不疲。 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中,俞惠如又替吴信泉生了6个孩子。如此一来,夫妻两人就有了12个孩子! 不说别的,就说在“光荣妈妈时期”,国内能生12个孩子的母亲也并不常见吧? 更何况是在抗日战争和内战时期呢。也难怪周总理听说后都称赞吴信泉的家庭是一艘“航空母舰”呢。 孩子多了,教育就成了一个大问题。作为将军的孩子,如果不能好好教育,那在社会上的危害可是非同凡响的。 偏偏吴信泉还真没多少时间教育,他不是在抗日战场上奋勇杀敌就是在解放战场上奔波,哪怕是解放以后都要前往抗美援朝战场。所以,一切的重任就落在了俞惠如身上。 俞惠如则是采用了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每逢节假日,她都把12个孩子聚集在一起,让他们相互讨论平日里的一些做法的对与错,在讨论中相互批评。 而且,俞惠如还会让孩子们相互夸赞彼此做得好的地方,被夸赞的最多的孩子将得到奖赏。这大大提升了孩子们在学业和生活作风方面的积极性。 不得不说,俞惠如的这套教育方法效果出奇的好。12个孩子之间也形成了一种习惯:有错就当面说出来,避免再犯! 正是这种教育方式,才让12个孩子在品行方面都没有出太大的问题,也让吴信泉将军可以没有顾虑地在前线战场杀敌。 当毛主席了解到吴家的情况后,也对周总理“航空母舰”的比喻表示了赞同,认为这个比喻十分贴切。而俞惠如无疑就是这艘“航空母舰”的指挥官和操控者。 1953年,从朝鲜战场回来的吴信泉在会议中还被多人打趣家里有一艘“航空母舰”。 而吴信泉也毫不避讳地把所有的功劳都推给了妻子俞惠如。 不得不说,吴信泉与俞惠如这对夫妻在教育子女方面的确有一套。两人也算是在各自的“战场”上对国家做出了属于他们的贡献!
吴信泉中将从抗美援朝战场回来后,得知他与妻子被周总理送了一个“航空母舰”的外号,
洋洋爱说史
2025-02-19 17:08:24
0
阅读: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