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汽名人堂 | 中国汽车技术奠基人孟少农
摘自中汽联总会 中汽名人堂
姓名:孟少农
职务:原第一汽车制造厂副厂长兼副总工程师,原第二汽车制造厂副厂长兼总工程师,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类别:中国汽车工业奠基人与开拓者
个人简历:孟少农(1915–1988) 男,1915年12月12日出生于北京,祖籍湖南桃源,中国汽车工业技术奠基人之一,参与一汽、二汽建设,主导国产汽车技术研发。1940年本科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机械系,1943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系硕士学位。1946年回国后,任清华大学机械系副教授、教授并开创汽车专业。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曾担任华北人民政府公营企业部工程师、技术室主任。1950年至1953年,任中央重工业部汽车工业筹备组副主任、驻苏联莫斯科代表。1953年到1965 年,担任第一汽车制造厂副厂长兼副总工程师,为 “东风”“红旗” 轿车研制等作出重要贡献。后在1971年至1977年任陕西汽车制造厂革委会副主任、总工程师,使延安250军用越野车通过国家定型。1978年到1988年,先后任第二汽车制造厂副厂长兼总工程师、东风汽车工业联营公司副董事长、二汽咨询委员会主任兼湖北汽车工业学院院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3年,任东风汽车工业联营公司副董事长;1988年1月15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73岁。孟少农毕生致力于汽车工业建设,是新中国汽车工业技术主要奠基人,出版多部著作,获多项科技奖,两次获评湖北省特等劳动模范,1985 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主要成绩:孟少农是中国首位汽车工程专家,主导一汽、二汽技术体系构建,推动国产汽车发动机和底盘技术研发。他是汽车行业的关键人物,他的主要成就如下:
一汽任职期间:在担任第一汽车制造厂副厂长兼副总工程师时,他主导解放牌卡车的技术改进,提升产品性能和质量,让解放牌卡车成为当时国内运输主力车型,为经济建设提供有力运输保障。他还牵头 “东风”“红旗” 轿车的研制工作,“东风” 轿车实现了国产轿车从无到有的突破 ,“红旗” 轿车成为国产高端轿车代表,提升了中国汽车工业在轿车制造领域的技术水平与知名度。
陕汽工作阶段:担任陕西汽车制造厂革委会副主任、总工程师期间,孟少农带领团队攻克技术难题,使延安 250 军用越野车成功通过国家定型,满足国防军事需求,为我国军事装备现代化作出重要贡献。
二汽贡献层面:在第二汽车制造厂,孟少农任副厂长兼总工程师,主持研发东风系列载货汽车,推动二汽成为国内重要的商用车生产基地,丰富了中国汽车工业的产品谱系。他还推动二汽与国内外科研机构、高校合作,促进技术交流与创新,为二汽后续发展注入活力。此外,他倡导组建多所汽车院校,如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构建起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为汽车行业源源不断输送专业人才。
经典语录:以下是一些孟少农的经典语录:
“我就是要一辈子和汽车打交道,为中国的汽车工业干到底!” 体现了孟少农对汽车事业的执着与坚定决心。
“搞汽车不能怕困难,怕困难就干不成事。我们要有一股拼命的劲头,把中国的汽车搞上去。” 展现了他面对困难时勇往直前、拼搏进取的精神。
“汽车工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没有技术,就没有汽车工业的未来。我们要下大力气抓技术,培养自己的技术人才。” 强调了技术和人才对于汽车工业的重要性。
“质量是汽车的生命,我们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汽车质量,一丝一毫都不能马虎。” 凸显了他对汽车质量的高度重视。
巨大影响:孟少农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杰出奠基人和开拓者,对中国汽车工业产生了极其深远和广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 1)奠定卡车制造基础:在第一汽车制造厂工作期间,孟少农主持和参与了解放牌卡车的设计与制造工作。解放牌卡车的诞生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交通运输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装备,成为当时中国公路运输的主力军,对推动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2)开启轿车制造先河:他还牵头组织了 “东风”“红旗” 轿车的研制。“东风” 轿车实现了中国国产轿车从无到有的突破,“红旗” 轿车则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标志性产品,代表了中国轿车制造的最高水平,提升了中国汽车工业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为中国轿车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推动商用车发展:在第二汽车制造厂,孟少农主持研发了东风系列载货汽车,使二汽成为国内重要的商用车生产基地。东风系列载货汽车以其可靠的性能和良好的适应性,广泛应用于国内的物流运输等领域,进一步丰富了中国汽车工业的产品谱系,满足了不同行业对商用车的需求。
4)攻克军车技术难题:在陕西汽车制造厂时,孟少农带领团队成功研制出延安 250 军用越野车并使其通过国家定型,满足了国防建设对军用车辆的需求,提升了我国军事装备的现代化水平,为国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 1)高校教育贡献:孟少农十分重视汽车专业人才的培养。他在清华大学任教期间,开创了汽车专业,为中国汽车工业培养了第一批专业人才。这些人才成为中国汽车行业各个领域的骨干力量,为汽车工业的后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2)企业人才培育:在汽车制造企业中,孟少农通过 “传、帮、带” 的方式,培养了一大批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和工程师。他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带领年轻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和进步,打造了一支具有强大战斗力的汽车研发和生产队伍。
3)教育体系构建:他倡导并参与组建了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等多所汽车院校,构建了从本科到专科、从理论到实践的多层次汽车人才培养体系,为中国汽车工业源源不断地输送了大量专业人才,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理念传播与行业引领 1)质量意识树立:孟少农始终强调 “质量是汽车的生命”,将质量意识贯穿于汽车生产的全过程。他建立了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从零部件采购到整车装配,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确保产品质量。这种对质量的严格要求,为中国汽车工业树立了质量至上的理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汽车人,推动了中国汽车产品质量的不断提升。
2)技术创新理念倡导:他认为汽车工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积极倡导技术创新,不断推动汽车制造技术的进步。他带领团队开展了一系列技术研发和创新工作,引入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注重自主创新,为中国汽车工业的技术发展指明了方向,使中国汽车工业在技术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3)产业协同发展引领:孟少农深知汽车工业的发展需要上下游产业的协同配合。他积极推动汽车企业与零部件供应商、科研机构、高校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形成了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模式,促进了汽车产业链的完善和协同发展,为中国汽车工业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综合评价:孟少农是中国汽车工业的传奇人物,他的一生,是为汽车工业拼搏奋斗的一生,功绩卓越,影响深远。在技术创新领域,他成就斐然。
于一汽任职时,主导解放牌卡车技术改进,让其成为经济建设的运输主力;牵头研制 “东风”“红旗” 轿车,实现国产轿车从无到有,提升行业知名度。在陕汽,他助力延安 250 军用越野车通过国家定型,满足国防需求。在二汽,主持研发东风系列载货汽车,让二汽成为重要商用车生产基地。人才培养方面,孟少农同样贡献巨大。
他在清华大学开创汽车专业,为行业培养首批专业人才。在企业中,以 “传、帮、带” 培养大批技术骨干。还倡导组建多所汽车院校,构建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为行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孟少农还树立了质量至上的理念,将其贯穿汽车生产全程,建立严格质量控制体系,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汽车人。他倡导技术创新,引入国外先进技术并注重自主研发,推动汽车工业技术进步。同时,他推动产业协同发展,促进产学研合作,完善汽车产业链。
孟少农以坚定的信念、卓越的智慧和无私的奉献,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立下不朽功勋,是当之无愧的 “中国汽车工业泰斗” 。
统一编号:MRT2025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