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对话王兴兴:有生之年,人形机器人将重塑所有行业(1)
摘自 饶翔宇 钛媒体
以下是钛媒体APP此前与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的完整对话内容,略经编辑:
“人形机器人的拐点还未到来”
钛媒体APP:在与你见面的前几天,机器人领域的明星公司波士顿动力刚刚宣布了液压版本的人形机器人将会退出舞台,今后会开发以电力驱动的产品。你怎么看这件事?
王兴兴:波士顿动力做机器人已经很多年了,商业化也做了很多年。
对于液压驱动,我差不多在2013年以前就认为这个方案无法商业化。原因很简单,它都是精密的机械零件,一旦涉及到精密的机械零件,成本都会下不来。并且,所有的液压系统都会漏油。所有你可以看到,液压系统连家用轿车都不怎么用了,现在全被电驱代替了。
所以,这家公司如果要继续开发人形机器人,电驱动的方案肯定是正确的路径。但是唯一意外的一点是,我在2018年左右就以为波士顿动力已经开始开发电驱动的版本,但后来发现他们一直没什么动静,我也就把这件事情给忘了。
钛媒体APP:相比于液压,电驱动是不是更好适应AI大模型?
王兴兴:相对于液压,电动可以说全是优点,没有缺点。至于电动是不是能更好地适应AI,这件事情不好评价。但是,电动成本更低、运动灵活性更好、安全性更高、重量也更轻。
钛媒体APP:波士顿动力换成电动之后,加上他们之前的训练数据,有没有可能让他在新的竞争中相比同行,迭代速度更快?
王兴兴:我不好评价这件事情。但是,我们还是比较有信心的,因为我们的四足机器人也做了很多年,这里面大量的算法和零部件可以在人形机器人身上继续沿用。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美国大量的AI人才不在波士顿动力,而是在谷歌、英伟达、OpenAI。波士顿动力的优势可能在于硬件能力,以及传统人形机器人的控制能力。
钛媒体APP:所以,AI大模型的出现,算是人形机器人的巨大拐点吗?
王兴兴:这个拐点,我觉得没到。
它只是一个起始的方向。大家可能有一个误区,就是认为ChatGPT这种这个大语言模型能直接给机器人用,但实际目前是用不了的。
钛媒体APP:为什么?
王兴兴:因为它本身就不是给机器人用的东西。ChatGPT是基于文本逻辑,它的数据集训练方式全是基于文本数据训练的,对机器人的环境感知目前效果都不太好,全球都不太好。
所以,目前人形机器人行业,你可以认为它用的也是AI技术,但是跟大模型技术其实是差别还是非常大的。
钛媒体APP:但是目前有些公司已经对外表示,利用大模型可以识别不同种类的盘子,然后让机器人去识别并端起来。
王兴兴:那个其实不好深究。因为那只是个视频,并没有像外界证实。另外,他也没有数据证明如果将盘子换成苹果、梨或者其他东西,机器人是不是依然能够分辨。而且我个人感觉,硅谷那边其实没有任何明显的技术突破,还是比较中规中矩的。
钛媒体APP:所以,AI大模型不是人形机器人发展的拐点,它的重要性没有那么大?
王兴兴:它本身对于机器人来说,不重要。但是它代表的底层技术方向,很重要。目前的大模型主要是大语言模型,机器人的大模型还没有人能搞出来。
钛媒体APP:那么问题来了,2023年这一波人形机器人的创业潮究竟是什么推动的?
王兴兴:其实原因比较简单,特斯拉开始搞了人形机器人。
马斯克之前在汽车、火箭领域都搞得效果还不错,把产业带得很大。这次,马斯克涉足人形机器人领域后,政府、各类机构也希望早点开始做,而不是等马斯克搞出来以后,大家再去追。
同时,ChatGPT的大模型出来以后,把整个AI的想象空间打开了。你可以认为,把大家的想象力、热情都点燃了。目前的热度只是苗头,以后会越来越大。随着每年硬件和AI的技术进步,这个行业对整个世界的颠覆是非常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