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苏权18岁当上师政委,1955年大授勋时怒撕肩章,余生再也没穿过军装 信源:

凌统看趣 2025-02-19 15:12:52

段苏权18岁当上师政委,1955年大授勋时怒撕肩章,余生再也没穿过军装 信源:百度百科段苏权 1934年,段苏权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遭遇了突围的困难。在这场战斗中,部队面临敌人围追堵截,形势异常危急。 在敌人的猛烈火力下,段苏权不幸被一颗子弹击穿了脚踝骨,剧烈的疼痛让他几乎失去了行动的能力。 士兵们见状,心急如焚,纷纷向他跑去,试图背起他,一同突围。可段苏权心如明镜,他知道,在这生死存亡的时刻,自己的伤势会拖累整个队伍的速度。 “你们继续突围吧,我的伤太重,拖不了你们,”段苏权咬着牙,坚决地拒绝了战友们的援助。他的声音里充满了决绝和无奈。 尽管他知道自己一个人可能会面临巨大的危险,但他还是做出了选择——为了部队的安全,他宁可孤身一人。 段苏权忍着剧痛,艰难地爬行到了附近的一个山洞里,暂时避开了敌人的追击。他的脚踝肿胀、鲜血染红了战场上的泥土,痛得几乎无法忍受。 这时,正巧有一些附近的老乡经过山洞。看到满身是血的段苏权,他们没有犹豫,迅速将他背回了附近的一户农家。 老乡们小心翼翼地为他清理伤口,及时止血,并用家中简陋的草药敷在伤口上,尽管医疗条件有限,但他们的热情和善意让段苏权感动不已。 在伤口得到了初步的治疗后,段苏权心里清楚,自己暂时无法继续随部队作战。他只能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暂时疗养,期待着伤情的恢复。 正当他陷入困境时,得到了父亲的支持。段苏权的父亲了解到儿子受伤的消息后,立刻派人将他接回了老家——茶陵。 回到茶陵后,段苏权在父亲的悉心照料下,开始了漫长的康复过程。 三年后的某一天,段苏权在茶陵的家中翻阅报纸时,忽然看到一则令人激动的新闻:陕北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的消息。 这一刻,他心中的热血再次沸腾。革命的火种从未熄灭,他已经渴望重返战场,为革命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段苏权在家里匆忙收拾好行李,带着对战友的思念和对革命胜利的渴望,他毅然踏上了前往延安的路。 途中,段苏权凭借着几年前积累的人脉和经历,通过各种途径终于顺利抵达了革命圣地——延安。到达延安后,段苏权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他在当地的红军营地得到了恢复期的详细检查,医生们确认他的伤势基本痊愈。段苏权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八路军,成为了一名坚定的战士,投入到了更为广阔的革命洪流中。 后来在无数次的战斗中,段苏权屡屡立下赫赫战功。每次战斗,他总是身先士卒,带领着战士们冲锋陷阵,哪怕自己身陷危险,也从不退缩。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决定支援朝鲜抗击美军。段苏权作为一名久经沙场的老兵,被迅速调往朝鲜战场。 在一次大规模的攻防战中,段苏权巧妙地利用地形,利用山地和河流的天然屏障,成功挫败了美军的进攻。段苏权的英勇表现和卓越的指挥能力,使他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声名显赫。 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了盛大的军衔授予仪式。对于段苏权来说,这本应该是他一生中最为光荣的时刻之一。 当段苏权站在授勋典礼的讲台上时,他并没有如预期那样自豪和激动。颁发给他的不是中将军衔,而是少将军衔。 面对这一结果,段苏权感到深深的失望和愤怒。 作为一个曾经在战场上流血的老兵,他清楚自己为革命事业付出了多少努力,他知道自己有资格获得更高的荣誉。但这个少将头衔,却深深刺痛了他的心。 1934年到1937年,段苏权因伤病需要疗养,但在这三年里,他没有亲自参与军队的日常指挥和战斗。 对许多人来说,这段时间成了他“脱离组织”的证据。 一些人开始质疑他是否存在“二心”——他们怀疑段苏权是在这段时间里“脱离”了革命队伍,或许他在某些方面并没有始终如一地忠诚于党的事业。 尽管这些质疑并没有事实根据,但足以影响到他在军队中的声誉和政治形象。 授勋仪式当天,段苏权站在台上,心中满是复杂的情绪。当他接过那枚少将肩章时,内心的愤怒和委屈像洪水一般涌上心头。 段苏权怒不可遏地走出颁奖会场,回到自己的住所。从那以后,段苏权将军装挂进了衣柜,再也没有穿上过一次。

0 阅读:356

评论列表

逐鹿人

逐鹿人

3
2025-02-19 18:54

一心功名,就应废其终生!

用户13xxx64

用户13xxx64

3
2025-02-19 18:32

对比一下湘乡的李卓然,曾经和林彪搭档,是政委,是刘伯承参谋长的上级,解放后没授衔,最高职务是宣传部副部长。

猜你喜欢

凌统看趣

凌统看趣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