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入门考古学?你需要知道的学科历史
乐蓉谈文学
2025-02-19 12:32:33
🌟《中国科学考古学的兴起》
🌟[陈洪波]
🌿
收藏了大量文物珍宝的博物馆为人们了解华夏历史文明提供了一个系统直观的展示。而各地许许多多的博物馆得以建立并向人们开放,离不开我国考古学的发展。
.
考古学其实古已有之,而在近现代 发展起来的科学考古学,学科历史并不长,但其崛起并发展成型、取得如今这般辉煌成就的历程并不容易。
.
如果你对博物馆、文物珍宝和考古感兴趣,或者想入门考古学,那么就要了解一下中国科学考古学兴起和发展的历史,理解其学术研究的宗旨和学术传统,从中可以一窥我国考古事业发展的艰辛历程。
🌿
成立于1928年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简称“史语所”)是中国近代科学考古学兴起的一个标志,也是科学考古派的主要阵地,其创始人是著名历史学家傅斯年先生,与“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先生携手共同推动西方考古学的引入和中国科学考古学的发展。
.
考古界泰斗夏鼐先生曾担任过史语所的负责人,后来成为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主持国家考古工作三十多年,他在考古研究所开 创的学术传统和考古方法也延续了史语所的传统。
.
可以说,史语所的建立和考古活动对中国的考古学界及考古学科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陈洪波教授的这本《中国科学考古学的兴起》,通过对史语所20多年中以殷墟十五次考古发掘和研究为主的考古活动进行梳理和回顾,展现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起步和发展历程,对考古方法的探索与创新,以及现代考古学学术传统形成的历史和特点,也让我们从中体会中国考古人在考古道路上的百折不挠与艰辛探索。
.
陈老师将史语所的考古活动和发展历程分为探索期、发展期、鼎盛期和延续期四大阶段。每个阶段都从殷墟的考古发掘活动切入,讲述考古发掘的过程、技术和方法、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等。
🌿
李济、傅斯年、董作宾、梁思成、夏鼐等这些中国考古前辈将他们的一生都投入了对殷墟的考古发掘中。从1928年到1937年,前后持续九年之久、多达十五次的殷墟发现,成为震惊中外的重大考古发现。
.
如果不是书中细致的讲述和大量现场照片,真的难以想象,在当时动荡的时局中,在有限的条件下,在多方学术思想的碰撞下,在各方权力博弈中,考古人要开 创性地进行探索和坚持开展考古工作有多艰难。
.
当我们在博物馆里参观打卡时,请记住这些为中国考古事业奉献一生的考古人。
🌿
0
阅读:0
我太难了
这个内封超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