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苹果对比,真是越来越挤牙膏了! 想不明白为啥会有人花6000块买一个才18W充电的手机?
前两天收拾抽屉翻出老iPhone4,金属边框和玻璃后盖的触感依旧扎实,但再看看桌上正在充电的iPhone15,突然觉得没那么香了。
十年前用iPhone4的年轻人,能站在地铁里把手机横过来玩《水果忍者》,旁边一圈人伸着脖子看视网膜屏幕;现在举着iPhone16的人,在地铁里刷短视频的动作,和隔壁用千元安卓机的大爷没什么两样。
以前每次系统更新,总有几个让人眼前一亮的功能,现在更新日志里写得最显眼的可能是电池健康优化,说白了就是让你别老盯着电量焦虑。
有人说苹果现在像精明的会计,每年给摄像头添个像素,给芯片换个代号,把去年Pro版的功能下放到标准版,这账算得比谁都清楚。
去年把静音键改成按钮能吹三个月,今年给相机App加个人像模式又能说半年。最魔幻的是去年官网宣传重点居然是"更抗摔的玻璃",这要搁乔布斯时代,工程师估计得抱着样机跳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