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与德国展开军事合作,大量从德国引进武器。其中,德国的马克

星空评过去 2025-02-19 08:55:19

上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与德国展开军事合作,大量从德国引进武器。其中,德国的马克沁MG08重机枪被中国大量引进,并在国内进行仿制,仿制的型号称为二四式重机枪。当时国军的调整师每个师都装备有72挺重机枪,每个营装备有6挺。重机枪是中国军队基层的火力支柱,因此,操作重机枪的士兵都是精挑细选的精英,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并且都接受过严格的训练。 在组建重机枪部队时,中国军队都是从部队中优先挑选身体最强壮、视力最好以及思维最敏锐的士兵,之后重机枪组射手和供弹手都要经过一个多月的专业训练,除了为期一周的实弹射击外,大部分时间都要学习重机枪的构造、保养,拆卸,组装,维修等。并且还要学习分析故障以及排除故障。除了这些,对重机枪组射击指挥官的要求就更加严格,他们一般都为士官,都是从经验丰富,资历深厚的机枪手中挑选的,并且还需要一定的文化程度。在部署重机枪阵地前,他们需要用地图和仪器仔细分析,选择恰当的地方部署阵地。在重机枪射击时,他们在指挥射击的同时需要观察敌人的情况,然后不停的进行修正,同时,根据情况调整部署转移阵地。总之,射击指挥官们就相当于重机枪组的大脑与眼睛。 由于重机枪是中国军队火力的中流砥柱,对日军造成了大量的杀伤,所以,中国军队的重机枪阵地也是日军重点攻击的对象,日军装备的掷弹筒以及九二式步兵炮都是针对机枪阵地的,在淞沪会战中,郭汝瑰指挥的18军14师42旅装备的36挺重机枪,在打完仗后全部都被日军的炮火打坏了,最后是用损坏的重机枪零件东拼西凑,才凑出4挺可用的重机枪。重机枪一直是基层中国军队需要重点保护的武器,在部队撤退时,重机枪组总是会被优先照顾,会被提供骡马甚至汽车来搞运输,以保证中国军队的基层火力。抗日战争

0 阅读:31
星空评过去

星空评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