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0 年前,唐朝一位贵妇把小纸条藏入银镯夹层,纸条随她入葬。未曾想,1944 年,考古专家开启其墓,揭开这尘封千年的秘密。 1944年春天,四川大学工地的泥土里翻出四座古墓。 考古队老张蹲在墓坑边,捏着刚出土的银镯子左看右看,忽然发现镯子接口处有个针眼大的豁口。 他拿镊子轻轻一挑,豁口里竟露出点黄澄澄的东西。 这枚银镯子躺在成都博物馆的玻璃柜里,亮得晃眼。 透过放大镜能看到镯子内壁有道细缝——当年就是在这儿,考古队掏出了张薄如蝉翼的茧纸。 纸上的六臂菩萨画像活灵活现,梵文经咒像蚂蚁排队,四个角还印着莲花宝座。 最让专家们拍大腿的是纸头那行小字:"唐成都府成都县龙池坊卞家印卖咒本",活脱脱是唐朝的"产品标签"。 时间倒回公元757年,长安城里马蹄声碎。 安禄山的叛军破城前夜,唐玄宗带着百十号工匠仓皇西逃。 队伍里有个姓卞的雕版师傅,怀里揣着祖传的刻刀,跟着皇帝老儿一路躲进了蜀道天险。 成都府龙池坊的街角,卞家印刷铺悄悄开张了。 老卞把经咒刻在梨木板上,蘸着蜀地特产的松烟墨,一张张印着《陀罗尼经咒》的茧纸像雪花般飘出来。 转眼千年过去,1944年的成都街头,拉黄包车的汉子们谁也不知道,脚底下埋着改写历史的宝贝。 考古队清理唐墓时,女尸手腕上的银镯子沾满绿锈,看着还没旁边宋墓的铜镜值钱。 要不是老张眼尖发现豁口,这镯子八成要和其它陪葬品堆在仓库吃灰。 当年卞家铺子生意红火,求经咒的人能从龙池坊排到锦江边。 有位小娘子揣着私房钱来请经咒,特意叮嘱要能藏在镯子里的尺寸。 匠人把经咒卷成小筒,拿油纸裹了三层,塞进定制的空心银镯。 小娘子天天戴着这镯子礼佛,临了还带着它入土,哪想到千年后成了见证印刷史的活化石。 现在看展的人围着玻璃柜啧啧称奇,谁也没注意展签下角的小字:这经咒比大英博物馆的《金刚经》还早百来年。 当年长安城破时,正是这些逃难的工匠,把雕版印刷的火种带到了蜀地。 卞家后人怕是想不到,他们印的经咒没保佑哪位达官显贵,倒让二十一世纪的考古学家们捡了个大便宜。
1300年前,唐朝一位贵妇把小纸条藏入银镯夹层,纸条随她入葬。未曾想,1944
明月看历史
2025-02-19 03:10:55
0
阅读: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