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一个中国女人回国过海关时突然被人拦住。工作人员一把翻开她的行李,掏出一沓美元,她忙说:"这6800美元,给你们。"工作人员没理她,眼睛却盯上了2个小药瓶,女子的心一下提到了嗓子眼。 林兰英生于1918年,成长于福建一个传统的重男轻女的家庭。自幼,她便不得不肩负起照顾家中弟妹和承担家务的责任。 虽然家庭环境并不宽裕,林兰英却早早萌发了对外面世界的渴望,她希望通过教育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尽管父母起初不同意她接受教育,林兰英还是凭借着自己的坚持和努力,在母亲的勉强同意下进入了学校。 然而,学费问题一直困扰着林兰英。为了赚取学费,她开始为邻居洗衣服,每天辛苦劳作几个小时,赚取的不过是微薄的铜板。但这些困难从未让她放弃。她知道,只有通过知识,她才能走出贫困的环境,追求自己的理想。 在初中的学习中,林兰英每学期都名列前茅,最终考上了福建协和大学物理系。然而,即便在大学里,林兰英的生活依然艰难。她住在简陋的宿舍里,靠着稻草铺垫的床铺入睡,常常因为饥饿而无法安睡。 为了节省开销,她宁可步行到学校,甚至有时光着脚走路。尽管如此,林兰英从未因此而灰心丧气。她勤奋学习,在学业上取得了优异成绩,毕业后留校任教。 30岁时,林兰英决定赴美深造,她先后进入了迪金森学院和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数学与固体物理学。经过多年的努力,她不仅成为宾夕法尼亚大学的首位女博士,还是该校的首位华人博士。 毕业后,林兰英的导师推荐她去索菲尼亚公司担任高级工程师。该公司主要从事半导体领域的研究。在索菲尼亚公司,林兰英的技术才华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她成功研制出了第一根硅单晶,并为公司申请了两项技术专利,获得了10000美元的年薪。然而,尽管她在国外的工作前景光明,林兰英的心里始终牵挂着祖国。 一次,她收到了一封来自中国的信件,信中详细描述了国内科技领域的现状以及急需人才的紧迫情况。信末一句“祖国需要你”深深触动了她。她读完信后泪流满面,心中早已做出决定——她要回国,投身于祖国的建设。 尽管索菲尼亚公司为她提供了丰厚的待遇,并提出为她的母亲提供更好的治疗条件,林兰英依然选择拒绝。她告诉公司,母亲年事已高,身体状况不允许她长途跋涉。 面对同事的劝说,林兰英并没有动摇。她知道,虽然美国的物质条件优越,但归根结底,那不是她的故乡。祖国需要她,她一定要回去。 然而,回国的道路并不顺利。林兰英一度买不到回国的机票,经过多次努力,在朋友的帮助下,终于获得了一张前往中国的船票。但即使如此,她仍然面临着重重障碍。 在经过安检时,工作人员发现她行李中有6800美元和两个小药瓶。面对询问,林兰英解释称药瓶内是为母亲准备的救命药。虽然工作人员对此持怀疑态度,经过详细检查后并未发现异常,最终放行了她。 1957年,林兰英带着这两个特殊的药瓶返回祖国。她没有将药瓶里的物品告诉任何人,而是直接上交给了国家。原来,这两个小药瓶中并非救命药,而是林兰英亲手制作的100克单晶硅和500克单晶锗。 林兰英自从回国后,便投入到了科研工作中,致力于推动我国半导体技术的突破。她带领团队攻克了一项又一项技术难题,成功研制出了我国第一根单晶硅。此后,她又不断挑战极限,成功制造了包括砷化镓、磷化镓和锑化铟等在内的多个单晶材料。 真正让林兰英声名鹊起的,是她在1986年提出的一个大胆设想——通过国际合作,在太空中生产砷化镓单晶。这一设想在当时遭到了许多专家的质疑。 在一次国际空间科学研讨会上,德国的一位专家对她的想法嗤之以鼻,认为中国的技术水平根本无法支撑这样一项高难度的研究。林兰英没有被这些质疑打击,她坚定地认为这一目标是可以实现的,并决定利用中国自主研发的返回式人造卫星开展此项研究。 她带领团队坚持不懈地进行实验,四年的时间里,林兰英三次成功地完成了砷化镓单晶的太空生长实验,取得了重要的技术突破。这一成就不仅为中国赢得了国际声誉,也推动了半导体激光器的研发,成功开创了国际先例,震惊了世界。 1989年7月,林兰英再次参加国际宇航会议,并在会上遇到了那位曾经质疑她的德国专家。这一次,德国专家主动走到她面前,激动地握住她的手,表示歉意,并承认她的成功超出了他的预期。 林兰英的努力和坚持不仅改变了世界对中国科技的看法,也让中国在半导体领域的技术进步领先了十年。 参考资料: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人生·百年”项目组编著. 《国之脊梁 中国院士的科学人生百年》 2022
1957年,一个中国女人回国过海关时突然被人拦住。工作人员一把翻开她的行李,掏出
爱吃凉历史
2025-02-18 18:39:34
0
阅读:320
海风椰影
致敬老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