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江西一女子车祸后昏迷半月,不料,醒来后,她对母亲艰难地说道:把我从车里救出来的不是消防员,而是一个神秘男子…… 在现代社会,许多人抱有“我要出名”的心态,而随着这种心态的蔓延,关于“行善留不留名”的讨论愈发激烈。有人认为,留名是为了有所图谋;而也有一些人认为,留名是为了传扬正义与美德。这种对“名”的执着有时让人偏离了行善的本质。那么,如果没有名,那又是什么驱使我们去行善呢? 2006年的一天,海燕在迷茫中渐渐苏醒,眼前是大片的白色。她还没来得及理清自己的状况,周围传来的嘈杂声让她的思绪被打断。想转头查看声音的来源时,头上的剧痛却让她无法移动。在她与疼痛纠缠的片刻,一群医生和护士匆忙赶到,显然是周围的人纷纷让开了道路。 医生仔细检查了海燕的身体,随即询问她的感受。海燕终于有机会开口,但她并没有回答医生的问题,而是问出了让在场所有人都震惊的问题:“你们是谁啊?我这是怎么了?”这个问题让现场的空气凝固了一瞬。好在医生经验丰富,迅速控制了场面。经过一番耐心的解释,海燕终于搞清楚了自己的情况。 原来,半个月前,她经历了一场严重的车祸,被紧急送往江西省南昌市第二医院。因为头部伤势过重,她昏迷了整整半个月,才终于醒来。围在她床边的亲人和父母,从她出事以来,一直守在病房旁。 然而,海燕察觉到,虽然医生和护士都在,她却觉得缺少了一个最应该出现在这里的人。她心中有一个模糊的感觉,觉得那个缺席的人是男性,曾在她昏迷时与她交谈,鼓励她坚强,但她的脑海里无法回忆起他的样貌。那个男人是谁,海燕依然不记得。 随着母亲的悉心照料,龚海燕的状况逐渐好转。然而,当母亲提到是消防员将她救出时,龚海燕坚决说:“不对,是一个穿白T恤的年轻人。”于是,龚海燕联系了当时负责报道事故的记者张宁江,希望找到那位救命恩人。 张宁江起初怀疑,因为她的视频中并未出现龚海燕描述的那个人。但龚海燕的坚持让她展开调查。张宁江走访了其他幸存者,令她吃惊的是,多个伤者证实现场确实有一位年轻人在救人。张宁江决定撰写一篇《救命恩人,你在哪?》的报道,文章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几天过去后依然没有有价值的线索。 就在此时,一通电话为寻找救人者带来了转机。2006年7月9日,一辆载有30多名乘客的旅游大巴在江西南昌失控,冲入两米多深的沟渠,事故现场惨烈。车头严重变形,油箱破裂,汽油泄漏,随时可能引发更大灾难。 危急时刻,一位骑摩托车的年轻人停下车,迅速拨打了报警电话,冲向事故现场。这个年轻人名叫熊文清,23岁。当时他正准备去接母亲。作为江西省举重队前运动员,熊文清曾两次获得省运会冠军。凭借强健的体魄和坚韧的意志,他展现了非凡的救援能力。熊文清徒手掰开变形的座椅,救出了一个个被困乘客。 消防队到达时,熊文清已精疲力尽悄悄离开。回到家后,满身是血的熊文清让母亲震惊。2007年,他被评为全省“十大爱心人物”,并获得一万元奖金。面对奖金,熊文清毫不犹豫将其全部捐给一名贫困学生,并承诺资助其完成学业。 2022年8月15日上午,庞先生一家前往邛崃监狱,终于见到了救起自己落水女儿的民警陈平,并将一面写有“见义勇为 舍身救人”字样的锦旗送给他。事情发生在7月31日中午,陈平刚结束夜班,途经邛崃市水口镇熊沟村时,突然听到远处传来的求救声:“孩子掉水里了!”他立刻奔向声音来源,只见离他十几米远的水中有一双小手在挣扎。 孩子的母亲试图营救,但因为溪底淤泥湿滑,她摔倒在水里。看到岸上亲属焦急的呼喊声,情况危急,陈平毫不犹豫地冲上前,跳入水中,用力抓住落水的女童,并迅速进行急救。最终,他将女童安全交到家人手中。事后,陈平发现自己的手机和钱包等随身物品已被湍急的水流冲走,脚底被水中的碎石划伤,脚踝也因此扭伤。 尽管女童的父母多次表示要登门致谢,陈平始终没有透露自己的姓名,只叮嘱他们注意孩子的安全。确保孩子无大碍后,陈平悄然离开。女童的家长在经过多方打听后,终于找到了这位被围观群众称为“陈二哥”的救人英雄。 2023年11月24日下午,肥东县的鲁姓老人从中医院步行回家,途中突感不适晕倒,吐血后变得虚弱无力。17岁的高瑞峰目睹了这一幕,内心复杂,尽管心生害怕,但本能地选择了行动。他立即借用路边餐馆的手机拨打了120和110求助。 由于不确定老人的具体病情,他没有贸然救助,而是紧盯老人状况,并在老人清醒后,用纸巾为其擦去脸上的血迹和污渍。直到救护车到达,他协助医护人员将老人抬上车,目送救护车离开后,才松了口气,默默离开了现场。 2022年7月31日下午,刘松青带着两个孩子到华安县仙都镇小溪游泳,期间听到呼救声。循声而去,他发现三名少年正在水中挣扎。经过三次往返深水区,他终于将最后一名少年救上岸。刘松青随即为三名少年实施急救,直到确定他们没有大碍才悄然离去。
1951年,在河南,一名女子在放羊时突然被一头公羊撞倒。她试图挣扎着站起,却被公
【8评论】【2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