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初,四川省某法院的审判现场,被告席上的付白莲几乎瘫坐在座位上。当被要求回忆案发经过时,他的声音颤抖得几乎难以成句。这位杀害亲生母亲的男子,在陈述过程中数次崩溃痛哭。 "那天晚上的场景,我这辈子都忘不了。"付白莲抽噎着说道,他描述了母亲临终时的眼神,那双眼睛里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惊愕。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老人都在喊着"幺儿",仿佛到死都不愿相信,这般痛苦是出自小儿子之手。 法庭上的这一幕,与案发后付白莲的表现形成了强烈反差。案发当天,在完成了这起骇人听闻的犯罪后,他表现得异常平静。他收拾现场,擦掉血迹,调整了母亲的遗体位置,甚至还刻意布置了一个意外触电的假象。 随后的几天里,付白莲回到工作单位,像往常一样打卡上班,与同事交谈,丝毫看不出异常。当接到警方通知母亲去世的电话时,他还在电话那头声泪俱下,连声询问母亲是如何突然离世的,并表示要立即请假回家料理后事。 然而,这场精心设计的伪装很快就被识破了。当地派出所接到邻居报警后,旋即对案发现场展开细致勘查。付白莲妄图通过布置现场,使母亲的死亡看似意外事故,然而现场诸多遗留细节依旧暴露了真相。警方在现场发现了多处可疑痕迹。二楼的血迹虽然经过擦拭,却依然留下了痕迹。老人的拖鞋摆放过于整齐,与意外触电的场景不相符。更重要的是,案发当天的监控录像清晰记录下了付白莲进出母亲家的身影。 付白莲参加母亲葬礼时,警方已经掌握了充分的证据。当他还在装模作样地哭丧时,民警已经悄然靠近。直至被铐上手铐的那一瞬间,他依旧在高声喊冤,宣称自身是清白无辜的。然而,当确凿的铁证呈现之时,这般狡辩便显得孱弱无力,仿若强弩之末,毫无说服力可言。整个审讯过程中,付白莲始终在试图为自己开脱。他提供了虚假的应聘材料,编造了不在场证明。然而,在警方连续审讯和证据对质下,他的谎言终于不攻自破。当真相大白于天下时,这起令人心寒的案件背后,却还隐藏着更加令人震惊的动机。 看着这个在法庭上痛哭流涕的中年男子,很难想象他就是那个数月前冷静地策划并实施了这起灭门惨案的凶手。他的忏悔是否发自内心?这样的懊悔是否来得太晚?这些问题,或许只有他自己才能给出答案。这起案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命案,更是一个关于人性、亲情和贪欲的警示录。从付白莲的成长经历中寻找这起案件的根源,需要回溯到他的童年时期。在四川农村的老家,付家曾是一个完整的四口之家。然而父亲的早逝,让这个家庭失去了主要经济来源,也让宋德芳一人承担起抚养两个儿子的重担。 生活的艰辛并未击垮这位农村妇女。她靠着种地、做工,供两个儿子读完了学业。邻居们都说,宋德芳是个坚强能干的女人。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干活,晚上回家还要给孩子们准备饭菜。正是在她的努力下,两个儿子都顺利完成学业,找到了体面的工作。随着儿子们相继成家立业,宋德芳的生活本该进入平稳期。大儿子在县城有了稳定工作,小儿子付白莲则在外地打工。宋德芳主要帮大儿子照看孙子,但她更愿意住在村里。在熟悉的乡邻之间,她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节奏。 然而,这平静的表象下,却暗藏着家庭矛盾。付白莲和妻子在大城市打工多年,却始终未能在城市扎根。房价的压力让这对夫妻倍感焦虑。他们积攒的几十万元存款,在寸土寸金的城市里连首付都交不起。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付白莲打起了老家房子的主意。他提出要变卖老宅,但这个提议遭到了母亲的反对。对宋德芳来说,这栋承载着几十年回忆的老房子,是她最后的精神寄托。她建议儿子买个小一点的房子,但这样的建议在付白莲看来无异于推诿。 在后来的审讯中,这起案件的真实动机终于浮出水面。除了房产的诱惑,付白莲还对母亲的一份保险虎视眈眈。他计划通过制造意外事故,获取保险赔付。另外,他对母亲偏心照顾大哥家的孩子也心存不满。这些积怨最终演变成了一场涉及金钱与嫉妒的悲剧。 在当地群众眼中,宋德芳是一位热心肠的老人。她经常参加村里的文艺活动,与邻居相处融洽。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普通的农村母亲,却倒在了亲生儿子的手中。这个案件不仅震惊了当地社会,也引发了人们对亲情价值的深思。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一些人竟然为了金钱利益,连最基本的人伦底线都可以突破。
泪目啊!2017年,患绝症的女儿年仅2岁,父亲竟亲手为她挖好了坟墓。因担心女儿日
【18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