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6年,耶律阿保机的遗体余温未消,皇后述律平就要求汉臣赵思温陪葬,老赵原本双膝

乾坤大无边 2025-02-18 17:17:06

926年,耶律阿保机的遗体余温未消,皇后述律平就要求汉臣赵思温陪葬,老赵原本双膝跪地,忽然起身怒斥:“皇后陪葬,臣立刻就去!”说罢,全场静如死水。此时述律平抬手抽出宝剑,毫不犹豫朝着自己的手腕砍了下去,大臣们顿时张大嘴巴,惊愕万分。 ?这场震动整个朝堂的事件,迅速在朝廷中传开,引发了无数讨论。人们纷纷猜测述律平为何做出如此惊人之举。对于赵思温的态度,大臣们虽然有些不解,但更多的是对述律平的举动感到震惊与愕然。通常情况下,皇后对臣子有权威的要求,但如此直接地表现出决心,甚至拿自己的生命做威胁,实在少见。她不仅仅是在对赵思温发号施令,而是在通过自己的极端行为,展示她的强势与控制力。 ?细细一想,述律平的行为其实透露出了一种深深的不安。作为皇后,她背负着巨大的压力,不仅要维持宫廷的秩序,还要确保自己的权威不被任何人挑战。赵思温在朝廷中的地位不可小觑,若他真的以“怒斥”之态拒绝了她的要求,可能会给她的权力带来威胁。在这个背景下,述律平似乎有点“急功近利”,她用自己的生命当作交换,甚至舍弃了生死的界限,来确保赵思温不会再反抗。这种极端的做法,可以看作是她权力困境的缩影 述律平砍下手腕后,鲜血瞬间染红了地面,她强忍着剧痛,目光冰冷地扫视着在场的大臣们,一字一顿地说道:“我本欲随先帝而去,奈何诸子尚幼,契丹大业未竟,我不能弃社稷于不顾。”言罢,她看向瘫倒在地、面色惨白的赵思温,“赵思温,你既不愿陪葬,那便在朝堂之上,为契丹的兴盛倾尽心力,若有半分懈怠,今日便是你的前车之鉴!” 赵思温哪还敢有半分反抗,伏地叩首,连声道:“臣定当肝脑涂地,以报皇后隆恩。”众大臣也纷纷跪地,高呼皇后圣明。这场惊心动魄的“陪葬风波”,以述律平的狠辣手段暂时画上句号,却在每个人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 此后,述律平凭借着这股令人胆寒的威严,在朝堂上独揽大权。她大力整顿朝政,提拔亲信,打压异己,朝堂之上人人自危,行事愈发谨小慎微。而赵思温,在这场生死考验后,彻底收起了往日的锋芒,全身心投入政务,不敢有丝毫差错。 然而,述律平的强势统治并未让契丹内部完全安定。她的儿子们,随着年龄增长,对权力的渴望日益膨胀,围绕着皇位继承问题,暗流涌动。大儿子耶律倍,满腹经纶,深受汉文化熏陶,本是皇位的有力竞争者,却因述律平偏爱二儿子耶律德光,被逐渐边缘化。 耶律倍心中不满,却又不敢公然反抗母亲。他表面上对朝政避而不谈,潜心钻研诗书,暗地里却在联络朝中对述律平统治不满的势力,试图寻找机会夺回属于自己的皇位。而耶律德光,虽在母亲的支持下手握重权,但他深知兄长对皇位的觊觎,时刻警惕着来自耶律倍的威胁。 在这紧张的局势下,一场突如其来的叛乱打破了表面的平静。朝中一位手握重兵的将领,因不满述律平的高压统治,暗中勾结外敌,意图谋反。叛乱消息传来,述律平迅速调兵遣将,亲自指挥平叛。然而,由于叛军准备充分,且与外敌里应外合,平叛之路异常艰难。 就在契丹陷入内忧外患之时,赵思温挺身而出,他向述律平献上一计,建议利用叛军内部的矛盾,分化瓦解敌人。述律平采纳了他的建议,果然成功平定了叛乱。经此一役,赵思温在朝中的地位有所提升,而述律平也意识到,仅凭强势的手段难以长久维系契丹的稳定 。

0 阅读:2392

猜你喜欢

乾坤大无边

乾坤大无边

乾坤大无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