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南京大屠杀中,相对于日本人的残暴,中国人的善良再次得到了证明。南京鼓楼

漫步岁月静好 2025-02-18 17:14:43

1937年南京大屠杀中,相对于日本人的残暴,中国人的善良再次得到了证明。南京鼓楼区一位名叫陈德寿的老人,在2016年接受采访时,也非常客观公正地表达了对一名日本士兵的感激。 ?1937年,他刚满6岁,12月14日,一个士兵冲进了陈德寿家里。他的爷爷赶紧拿出糖想打发他,然而他只想要“花姑娘”。于是,陈德寿的姑姑遭了殃,拼死抵抗,惹得鬼子恼羞成怒,当场用刺刀捅了他姑姑六刀。 ?此后的6天,陈德寿一家躲在家里,不敢出门,断了粮,姑姑的尸体也不能得到妥善处理。 ?第6天,来了一个不知名的日本兵,他能用中国话交流。于是,陈德寿的爷爷告诉这个日本士兵:儿子被抓走了,姑娘被杀了,儿媳刚生完孩子,家里没有东西吃了。 ?这个日本士兵则对爷爷说:“我是当兵的,家里也是开店做生意的,是征兵征来的。” ?简单的交流之后,这个日本士兵带着陈德寿的爷爷一块出去,到了古钵巷前面棺材店,还找了几个人一起抬了一口棺材,帮忙把陈德收的姑姑装殓起来,准备入土为安。 ?不仅如此,这个日本士兵又带着陈德寿的爷爷到外面的粮食店、小菜店,“找”了一些粮食和菜,帮着陈德寿一家度过了暂时的危机。 陈德寿在采访中,声音微微颤抖,眼中满是对往昔岁月的追忆,也有着对这位日本士兵复杂情感的交织。他缓缓说道:“当时我年纪小,可那些场景却像刀刻一般印在我心里。那个日本兵的举动,让我在那黑暗的日子里,看到了一丝不一样的人性微光。” 随着时间的推移,陈德寿慢慢长大,可南京大屠杀的阴影始终笼罩着他。他时常想起那个帮忙的日本士兵,心中疑惑丛生:同样是日本兵,为何有的人如此残暴,有的人却又有这般善举?这份疑惑促使他不断去探寻那段历史背后更多的真相。 他开始走访那些同样经历过战争磨难的幸存者,听他们讲述各自的故事。有的人依旧沉浸在仇恨之中,对所有日本人都充满了敌意;而有的人则和陈德寿一样,在残酷的战争中,也曾遭遇过些许温暖。陈德寿将这些故事一一记录下来,他希望后人能从这些真实的经历中,更全面地认识战争与人性。 多年后,陈德寿决定将自己的经历写成一本书。在撰写过程中,他查阅了大量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资料,每一个数据、每一段描述,都让他心痛不已。他越发觉得,自己有责任让更多人知道,战争的残酷不仅仅在于死亡和破坏,更在于它对人性的扭曲和撕裂。 当书出版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许多人被陈德寿的故事所触动,开始重新审视那段历史,思考战争与和平的意义。一些日本民众看到这本书后,也深受震撼,他们主动与陈德寿取得联系,表达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向往。 陈德寿还受邀到学校、社区等地演讲,他站在讲台上,神情严肃而庄重,向人们讲述着那段不能忘却的历史。他说:“我们不能忘记过去,但也不能让仇恨蒙蔽双眼。我们要从历史中吸取教训,珍惜现在的和平,让悲剧不再重演。”在他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历史,关注和平,而那个日本士兵的善举,也成为了人们反思战争、追求和平的一个特殊符号 。

0 阅读:0
漫步岁月静好

漫步岁月静好

漫步岁月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