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座谈会,各路媒体都进行了大量报道,但我想大家最关心的,一定是杰克马。马云的重新归来应该出乎了许多人的意料。
但我觉得,很多问题如果放到历史层级的视角去看,脉络是很清晰的。
德意志银行前两天的研报,中国鲸吞世界,认为当下中国很像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背靠制造业崛起并吃下全球大量市场。我觉得这个评估不太准确,因为中国本身的体量远超日本,所以真正更接近的,我认为是1959。
没错,就是美苏之间的厨房辩论时刻。
厨房辩论在大众印象里是赫鲁晓夫和尼克松争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哪个好的意识形态辩论。
可厨房辩论真正的启发在于,告诉了大家:
所有的理论和经书,在实实在在的生产力面前,都是不堪一击的。
厨房辩论的大背景是,美国在莫斯科举办了美国国家博览会,并在展馆内摆上了无数琳琅满目的商品,从现代化的冰箱彩电微波炉,到精巧的电动剃须刀吹风机,再在到高度自动化的面包机,无数的新奇科技产品充斥着整个展馆。
面对这一切,赫鲁晓夫的回应是什么呢?他的回应其实非常高明,他并没有盲目的去否定这些商品,他的观点是,
这些商品都很好,这样一个摆满现代化商品的屋子也很吸引人,但问题在于,不是所有人都能拥有这一切。美国人要有钱才能住上这样精致的房子,没钱就只能睡人行道。而在苏联,所有人都能住上赫鲁晓夫楼,所有人都能吃饱穿暖。我们更在意物品的实用性,对奢侈豪华的事物不感兴趣。
高明吗?精准吗?所以说历史无闲人,所有在历史书上留下名字的人,都是一时人杰。赫鲁晓夫没有被琳琅满目的商品表象困惑,而是精准的找到了问题核心,分配。你们资本主义确实能弄出奢侈精明的产品,但问题是你们怎么分配呢?在我们苏联,农民的儿子都能当宇航员。
尼克松的回应也非常精妙,他表示我并不指望就靠眼前这些商品就让俄国人惊呆,更重要的是这些商品的背后,我们有上千个不同营造商的事实,这背后又是什么呢?美国繁荣的市场经济。
所以从理论而言,厨房辩论在当时是平分秋色的,美苏双方都强调了己方的制度优势,当时媒体评价这场辩论也普遍认为是平局。
但问题在于什么?
赫鲁晓夫的经书是在纸面上口号中的,现实中落实了多少大家并不好判断。
可美国的高科技产品,那是货真价实摆在眼前看得见的,而且伴随着吃下全球市场后技术迭代,生产产品分摊,价格是越来越低,款式也越来越多的。
只要5000卢布,最新款高科技彩电抱回家。你说这怎么玩?
再伟大的理想和口号,在冰箱彩电微波炉,香喷喷的苹果派面前,都是苍白的。
因为理论是虚的,很多时候正反都说得通,可实实在在的产品却是骗不了人的。
泰坦尼克好不好,你可以说这部电影大胆开放,赞颂了自由赞颂了爱情,也可以说这部电影伤风败俗,
但横扫全球的票房是骗不了人的,无数年轻人走进影院就为一饱眼福的心是骗不了的。
邓丽君的歌,你可以说她是靡靡之音,也可以说她歌颂了自我
但无数年轻人,哪怕冒着被罚的风险关起门来拉上窗帘也要听的事实是骗不了的。
德国的汽车,日本的电器,美国的电脑,你可以指责别人是资本主义的毒水,但当冰箱彩电洗衣机,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英伦摇滚乐好莱坞大片摆在你面前的时候,你是很难绷得住的。
人是骗不了自己的,不论什么口号,什么理想,都不可能欺骗自己。
这也是为什么有了那句,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而一旦你真正理解1959的厨房辩论,那么你就能清楚看懂2025年的时代走向。
因为此时此刻,几乎完完全全就是彼时彼刻。
Tik Tok好不好,那简直太不好了,具体理由我这一篇文章都写不下,美国国会能给你写满十万字,从各个角度全方位无死角的分析Tik Tok有多么不好。
但问题是,美国年轻人用不用呢?那简直用的飞起,
哪怕你把Tik Tok禁了,人也去小红书了对吧?
再比如无人机,美国表示中国的无人机特别不好,不但不民主,还侵犯隐私
结果回头一看,什么美国军方加拿大消防队用的不亦乐乎。
哪吒好不好,欧美媒体打手,各路觉醒媒体用一万个视角证明哪吒不好,哪吒辱女。
结果最后票房一看直奔150亿全球前五去了。
当年苏联前脚指责资本主义的毒水,后脚年轻人就在听欧美摇滚乐
现在的美国呢?
国会用一万种理由指责中国的无人机不民主,但能扭秧歌的机器人放在你面前时,大部分人一定是被震撼的。
1959年的历史已经证明了,所有的理论和经书,在实实在在的生产力面前,都是不堪一击的。
所以对于当下的中国而言,接下来要做什么已经不言而喻了。
美国失去了他曾经引以为傲的,制造琳琅满目商品,惊呆苏联人眼睛,鲸吞全球市场的能力。
而现在具备这个能力的,正是中国。
所以,GO west
去吧,带着机器人,云计算,新能源汽车,5G手机,AI算法,去征服那全球市场去吧。
带着无数新奇的科技的产品,让世界看看什么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吧。
用价廉物美的产品打动人,而不是用经书说服人。
这次开会的所有民营企业代表,都是具备鲸吞全球市场可能的高新技术企业,而且无一例外,都是在激烈的自由市场竞争中,证明了自己,能够抗住欧美巨头压力存活下来的公司。比如马云,大家可能都对双十一还有发红包印象深刻,但不要忘了,早年阿里一穷二白的起步时代,就击败了那时的国际电商巨头eBay,当年我一穷二白都打赢了本土市场保卫战,现在我已是千亿巨头,那还不电商云计算AI各路战线全线出击?
如果把前几年视为贸易战上半场,美国进攻中国防守,在各种艰难封锁中孵化高科技企业,不断进军产业链顶端。
那么现在可能就是贸易战下半场,在激烈对抗中成长起来的中国新兴科技产业,将走向全球市场。
至于风险
有六代机和航母前,我做本土市场
有六代机和航母后,我还是做本土市场,那我这六代机和航母,不是白造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