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化衰微,可能是一种趋势 我年轻时喜欢读乡土小说,尽管像刘绍棠那样的乡土小

悦悦文化 2025-02-18 15:32:33

乡村文化衰微,可能是一种趋势 我年轻时喜欢读乡土小说,尽管像刘绍棠那样的乡土小说是经过美化的田园牧歌,但此类小说总还能够给人一种遐想。其实,沈从文的好多小说更称得上是乡土小说,而且他笔下的湘西农村和小镇,显得更真实。 很多年没读到味道醇厚的乡土小说了,记得30多年前常读湖北作家刘醒龙的。至于贾平凹的小说,前期乡土味浓郁,后期就是胡编乱造了,包括他的《浮躁》,因为他的乡土生活积累在一些中短篇中用完了。 我今天不是想谈乡土或农村题材的小说,其实我是想说说乡村文化的衰微。是不是可以说,这种衰微是一种不可挽回的趋势? 文化的兴盛,首先得有人,人是文化的创造者。然而,现在农村空心化现象到处可见,中西部地区不用说了,即使我的家乡浙江上虞,经济是比较发达的,本地各类企业是比较多的,但仍留不住人——在本地打工的多半是外来务工者。 农村空心化的原初原因是人和财富的流失,而且这种流失是单向的往城市流,但凡有点本事的人基本上进城了,连同他们的财富;农村人口在逐渐减少。从经济学角度而言,这是好事,因为城市化是一种必然趋势;但从乡土文化角度而言,衰微是一曲殇歌。 或许,合适的宅基地政策调整能为乡村文化的存续提供些许机会。 在古代,中国士大夫致仕后,有还乡终老的习惯,现在很多老家在农村的人,不少也有回乡定居的愿望,至少是愿意定期回去小住的,但他们没有宅基地,回不了。如果政策调整了,会有一批人回去,不仅人回去了,而且钱也跟着去了,这对乡村而言,无论是在文化上还是经济上,都是一种“输血”,当然,这还需要配套政策,比如医疗资源和商业资源的下沉。 我是瞎说说,大家一笑了之可也。 贴字二纸,今儿写的。

0 阅读:0
悦悦文化

悦悦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