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中国联通在“联通万兆,畅享魅力亚冬”5G-A行动计划发布会上宣布,计划于2025年在39个重点城市主城区全面启动5G-A业务。作为国家经济活力与创新标杆,上海正加速建设全球科创中心。5G-A技术凭借其超高带宽、超低时延及海量连接能力,成为构建“万物智联”数字世界的基石,推动城市从“连接”向“智联”跃升。
上海联通作为通信领域的先行者,持续引入5G-A新技术,深化网络能力升级,推动移动网络与卫星通信、人工智能、感知计算等跨领域融合,创新网络架构与运营模式,全力打造数字基础设施标杆,助力上海成为5G-A应用全球示范城市,赋能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陆:加速5G-A规模组网,深度覆盖“再”升格
2024年,上海联通5G-A网络加速规模部署,实现从“单站提质”到“串站成链”,再到“连链成网”的稳步演进,形成覆盖交通枢纽、高速路网、商圈景区等多场景的示范网络。针对居民区覆盖难题,上海联通启动“住宅移网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围绕用户感知、覆盖质量等维度,对1.7万个居民小区实施“一区一档”“一区一案”精准优化。利用多频段协同,打出一套3.5G高速供给+2.1G上行辅助+900M深度覆盖的组合拳,率先形成5G-A3CC连续覆盖能力。同时,自研算法动态优化波束,辅助通过射灯、直放站、创新小区等多种补盲手段,多措并举加强覆盖。针对居民区视频和时延类业务开展TCP加速、上行预调度等优化策略,在确保覆盖效果的同时提升定向业务的感知体验。截至2024年,上海联通居民区深度覆盖持续向好,流量提升超25个百分点,A类和千户住宅达标率超98%,新建住宅网络覆盖率达100%,用户感知全面提升。
海:加快“宽带边疆”建设,打通海上经济“动脉”
上海联通积极响应“宽带边疆”建设,面向“蓝色经济”充分发挥坚实的5G-A网络能力,加速实现T+F三载波聚合及超远覆盖立体组网,完成“陆海同速”的海上信息化高速公路。通过在横沙岛、佘山岛、鸡骨礁等海域部署高增益智能天线,在原有3.5G64T64R站点基础上叠加2.1GNRAAU设备,实现大带宽载波聚合,同步开通超远覆盖特性,在沿海区域及近海海域范围内网络质量稳定,大幅提升近海网络质量。2024年8月,上海联通在已形成的智慧海洋网络基础上,进一步实施海域信号“再升格”行动计划,通过业内领先的双微波链路传输,叠加5G-AT+F3CC载波聚合技术,完成了近海5G-A连片覆盖,形成“空天地海潜”一体化海洋通信专网。该网络为海洋治理、渔业养殖、能源开发及文化旅游等场景提供高速稳定连接,助力海洋经济数智化转型。
空:加强天地融合智联,助推低空经济加速“起飞”
随着低空经济被纳入国家战略,上海联通加快发展天地融合智能网联能力体系,推动无人机通信、应急保障等场景落地。2024年,上海联通优化低空网络覆盖,实现重点区域300米以下空域移动网络连续覆盖,支持无人机超视距控制与实时数据传输。结合5G-A毫米波通感一体技术按需部署,精准保障高动态环境下的通信稳定和高精定位,为后续无人机路径规划、空域动态分配提供决策支持。同时,在应急通信方面,整合北斗卫星导航、低轨卫星通信与地面蜂窝网络,提供“空天应急通信”一体化解决能力,确保管网巡检、安全巡查、低空物流等场景通信零中断。随着通感算一体与低空数字孪生等技术的深化应用,上海联通以“天地融合智联”为支点,正激活万亿级低空经济市场,这张“立体化”数字网络将持续释放城市空中潜力,为智慧城市升级注入新动能。
地:加深地下空间覆盖,感知体验“新”跃升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快速发展,车载导航、多媒体、远程启动、OTA升级等业务都要求地下停车场具备稳定的移动网络。上海市委、市政府连续两年将“住宅小区地下车库移动通信网络覆盖工程”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针对地下停车场网络覆盖难题,2024年,上海联通累计已完成超5000个地下停车场定制化网络建设,超额完成上海市经信委地停建设任务目标,以优异的网络质量确保用户“体验满格”“感知满格”。
地铁交通作为出行的重要工具,人流量巨大,网络质量同样不容忽视。上海联通积极开展地铁5G-A网络改造,采取“专线专案”,根据各线路网络特点,为每条地铁线路制定定制化的保障方案。目前,已对20条地铁线路实施网络改造,覆盖103个站点、298公里隧道,通过T+F3CC240M部署,显著提升用户速率与稳定性。从站厅扫码到车厢高清视频、云游戏,5G-A为地下出行场景带来无缝体验。
从陆地交通到深海航行,从低空无人机到地下轨道,上海联通以“陆、海、空、地”多维一体的5G-A立体网络,重新定义城市通信形态。未来,上海联通将持续完善全域立体覆盖、随时随地极速响应能力,构建“万兆互联”的无线空间,为上海建设“五个中心”提供坚实底座,助力申城迈向智慧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