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在山村执教22年的优秀教师,在亲吻精神疾病的妻子后,执意离家流浪街头

如梦菲记 2025-02-18 11:24:23

2012年,在山村执教22年的优秀教师,在亲吻精神疾病的妻子后,执意离家流浪街头,当警察从他的遗物中,发现一张带血的账单时,顿时肃然起敬!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12年8月27日,一场悲剧在陕西蓝田县的一个小山村里上演,当天清晨,48岁的李小棚像往常一样,骑着他那辆破旧的二八大杠自行车,准备前往县城为学生们购买学习用品,他没有想到,这竟成了他人生的最后一程。   出事前,李小棚特意为患有精神疾病的妻子做好了一天的饭菜,叮嘱她按时吃药,这个举动,似乎预示着他内心的不安和牵挂。   途中不幸降临,李小棚遭遇车祸,年仅48岁的生命戛然而止,警方接到报案后迅速赶到现场,一张沾满血迹的纸条引起了警察的注意,定睛一看,这是一份学生文具用品的采购清单,上面详细列明了铅笔、橡皮等物品的数量和价格,尽管清单上满是斑斑血迹,但仍然可以辨认出这工整的字迹出自一位教师之手。 李小棚的一生,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他出生在蓝田县的一个贫困村庄,家境贫寒,还有多位年幼的弟妹需要照顾,尽管他学习优异,但高中毕业之际,父亲的一场大病彻底打乱了他的人生轨迹。   为了筹措父亲的医药费,他毅然放弃了大学梦,选择外出打工挣钱,然而,在外打工的日子里,李小棚并没有荒废学业,他利用每个休息日,都会到城市里的图书馆去自学。   闲暇时,他喜欢翻阅教育学著作,并时常与工友们讨论教育话题,渐渐地,一个重返家乡办学的念头在他心中越来越强烈。   1990年,怀揣教育梦想的李小棚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然而,当他提出要在村里创办一所学校时,村民们大多持怀疑和不理解的态度,为了说服大家,李小棚挨家挨户做工作,给村民讲解教育的重要性。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李小棚的坚持下,一所简陋的村小终于建立起来,办学的过程异常艰难,学校由三间废弃的仓库改建而成,连基本的桌椅都缺乏,更不要提其他教学设备了。   为了给孩子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李小棚处处开源节流,甚至自掏腰包购置教学用品,每逢周末,他还会骑自行车到100里外的西安打零工,用微薄的收入来补贴家用和学校开支。   就这样,李小棚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硬是把一所乡村学校办了起来,22年来,他的足迹遍布学校的每一个角落,他的身影伴随着一届又一届学生的成长。   就在李小棚的教育事业逐渐步入正轨时,不幸的消息传来,2011年,李小棚的妻子被确诊患上了严重的精神疾病,面对巨额医药费,这个困难的家庭再次陷入绝境。   但李小棚并没有被困难吓倒,他咬紧牙关,一边精心照料妻子,一边坚持在讲台上传道授业,2012年8月27日清晨,李小棚像往常一样起早为妻子做好一天的饭菜,叮嘱她按时吃药。   然后,他骑上那辆陪伴了他多年的二八大杠,就往县城去采购学生们的学习用品,却不料这一去竟成了永别,噩耗传来,数千名学生和村民自发来到李小棚的灵堂前,含泪悼念这位改变了他们人生轨迹的恩师。   人们这才意识到,是李小棚的默默坚守,点亮了一盏盏求学的明灯,照亮了一个个贫困孩子的未来,李小棚走了,但他的精神永远留在了山村的每一寸土地上,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师者的大爱。   在最困难的时候,他选择了最需要他的学生,在最无助的时候,他选择了最需要希望的山村,李小棚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人们惊叹于他对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感动于他对学生的无限关爱。   他的学生们说,李老师教会了他们知识,更教会了他们做人,一位学生回忆道:"老师常说,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老师用行动诠释了这句话的真谛。"   一位村民感慨地说:"李老师的一生,就是一部感人的教育史诗,他用自己的生命,点亮了山村孩子的未来,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   李小棚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故事,更是无数乡村教师的缩影,他们扎根基层,甘于奉献,用知识和爱心,播撒希望的种子,他们是大山里的一束光,照亮了无数孩子的人生之路。   如今李小棚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永存,那张沾满血迹的账单,不仅仅是一份文具清单,更是一份深沉的爱和责任,它提醒着我们,教育的路上,还有太多像李小棚一样默默奉献的人。   信息来源:凤凰网视频2021.9.26《冷暖人生|“苦力教育家”李小棚20120522》

0 阅读:232

评论列表

梅然

梅然

4
2025-02-18 22:44

正能量,好人!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