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春节档可真是热闹非凡,不过有一部电影却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蛟龙行动》。这部电影可是博纳影业花费重金打造的,据说耗资 10 亿元呢!
《蛟龙行动》作为《红海行动》的续集,由林超贤执导,黄轩、于适、张涵予等一众明星加盟。电影以国内首部核潜艇题材为卖点,展现了诸多前所未有的战争场面,像核潜艇内部全景、单兵飞行器作战等。光听着是不是就很带感?原本大家都对它寄予厚望,觉得它会是春节档的有力竞争者呢。
可谁能想到,它的票房成绩却惨不忍睹。累计票房仅 3.8 亿元,在春节档六部新片里垫底,和前作《红海行动》36 亿 + 的辉煌成绩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在宣传期还高呼 “绝不撤档”,结果《蛟龙行动》官微却在节后宣布要重新剪辑一个新版本,择日再与观众见面。
这部电影为啥会失败呢?在内容层面,近年来观众对林超贤等港导的军事动作片审美疲劳逐渐显现。《蛟龙行动》虽然视觉奇观层出不穷,但剧情逻辑硬伤、角色塑造扁平等问题还是很明显。多线叙事失控,深海作战、陆地突袭、核危机三条故事线没能有效交织,让观众看得一头雾水。而且影片将时间线设定于虚构的 2030 年,叙事悬浮,很多情节不符合逻辑,比如敌方 “仿生机械狗” 居然碾压中方装备,可现实中明明是中国的仿生机器人大放异彩呀!还有张涵予饰演的潜艇艇长在关键时刻吹口琴煽情,被观众嘲笑为 “年度尴尬名场面”,这创作端和群众的脱节也太严重了吧。
在宣发层面,《蛟龙行动》也翻车了。一条意图 “彰显专业” 却沦为笑柄的短视频,让它陷入舆论风波。视频里因台词涉及 “国家机密”,演员拍摄时各种小心翼翼,结果网友发现逻辑漏洞,调侃声不断。后续张涵予澄清现场不是那样,可负面印象已经深入观众心里了,这也为票房低迷埋下了伏笔。
《蛟龙行动》的失败,真的很让人惋惜。它本可以成为一部优秀的电影,却因为各种问题折戟沉沙。这也给国产电影提了个醒,光有大制作和明星阵容可不够,内容和宣发都得跟上,才能真正赢得观众的心呀。希望以后的电影能吸取教训,给我们带来更多精彩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