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如何应对历史周期律的困局? 自古中国的封建王朝,甚至是农民起义的浪潮,始终

历史古道翰风 2025-02-18 05:55:00

毛主席如何应对历史周期律的困局? 自古中国的封建王朝,甚至是农民起义的浪潮,始终未能跳脱历史周期律。 毛主席深知此点,在中国革命的漫漫征程中,他对封建王朝治乱兴衰的规律,尤其是农民起义兴衰的反复经验,始终保持着高度警觉和深刻思考。 他的历史自觉和忧患意识,使他早早就意识到,若不能突破这一宿命,革命便会陷入无尽的循环。 “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 这是毛主席在1945年7月提出的明确回答。 他所说的“新路”,便是那条人民民主的道路。 他指出,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会有约束,才不会松懈,这便是避免历史重演的根本所在。 这种对跳出历史周期律的坚定信心,非一时之兴起,而是毛主席长期思考和关注的结果。 历史之所以在封建王朝间循环往复,根源便是当政者与民众的深刻对立,以及少数统治者对多数人民的压迫。 古往今来,任何时代的治乱兴衰,背后都有这个无形的力量。 那就是少数权贵利用专制制度压迫百姓。 要想彻底破除这恶性循环,唯一的出路便是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统治格局,推翻那不容忍人民发声的专制政体,建立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制度。 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毛主席与中国共产党始终追求的奋斗目标。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便明确了建立一个全新的、由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体制。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明确指出:承认无产阶级专政,承认苏维埃管理制度,把工农劳动者与士兵组织起来,承认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进行社会革命。 在井冈山的斗争中,毛主席深刻总结,指出:中国不仅人民需要民主,军队同样需要民主。 在中央苏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标志着一个全新政治力量的崛起。 工人、农民的利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广泛民主。 毛主席明确提出,革命的目标是“以革命战争推翻帝国主义与国民党的统治,巩固与发展工农民主专政,并准备向无产阶级专政过渡。” 这一路径,是建立人民当家作主、打破旧有统治秩序的根基。 抗日战争的爆发,使得中国的民主诉求愈发急迫。 毛主席深知,对于中国百姓来说,民主远不是奢侈品,而是迫切所需。 抗日根据地实施的“三三制”民主政权,成为了当时中国革命者心中的“灯塔”。这项制度,使得延安成为了无数人向往的“民主圣地”。 可见,毛主席并未仅停留在理念上的探讨,而是通过具体的政治实践,逐步推进了从工农民主到人民民主的演变过程。 毛主席曾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提出:“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通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这句话简洁有力地概括了中国革命的最终目标-----人民当家作主。 而这个目标的实现,也成为了中国政治史上巨大的跨越。  参考资料: 毛泽东与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一个答案” 刘建武

0 阅读:2
历史古道翰风

历史古道翰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