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解放军招待后,加拿大舰长因“失去信心”被解职,真被羞辱了? 各位朋友,最近,加拿大皇家海军干了一件挺引人注目的事儿,他们解除了 “渥太华” 号护卫舰舰长的职务,理由是这位舰长在印太地区部署期间 “失去信心”,没办法继续履行职责。这消息一出来,就引发了大家的广泛关注。为啥呢?主要是因为这艘护卫舰刚刚在南海经历了一些 “不愉快”,所以很多自媒体都在猜测,是不是这位加拿大舰长在跟解放军打交道的时候,遭受了什么耻辱。但实际情况真是这样吗?在我看来,这只是一种可能性,关键问题在于这位舰长是否按加拿大政府的指令行事。
根据加拿大媒体的报道,今年 1 月份,“渥太华” 号护卫舰在南海活动的时候,想靠近中国黄岩岛,给菲律宾 “站台”,结果被中国海军的 052D 驱逐舰 “长沙舰” 和 054A “运城舰” 包夹驱逐。面对中国海军坚定的态度,“渥太华” 号不仅开启了 AIS 信号,公开了实时位置,还向咱们中方 “汇报” 了这次来南海的目的,最后被咱们 “礼送” 出南海。 随舰记者把这事儿称为 “耻辱一幕”,在加拿大国内也有一定的炒作,这有可能就是导致 “渥太华” 号舰长 “失去信心” 的导火索。不过呢,我觉得关键问题在于,这位舰长是不是按照加拿大政府的指令,刻意去挑衅中国,还是听从美军的安排自取其辱。因为在南海遭遇中国军舰 “包夹” 其实是很正常的事儿,如果是这位舰长自作主张擅自进入黄岩岛海域,那他被 “失去信心” 也活该;但要是加拿大政府不顾中方警告,非要派军舰到南海来 “刷存在感”,那就很难把责任都推到舰长个人身上了。
其实,西方国家因为对一线指挥官 “失去信心” 而进行人事调整的情况可不少,所以不能就这么简单地认定,加拿大军舰舰长在南海的表现不行。比如说,有可能是舰长的领导能力不足,没办法有效地指挥和管理舰艇,导致船上士气低落,任务执行得也不好;也有可能是违反了纪律,比如有不当行为或者滥用职权;还有可能是没能完成关键任务或目标,影响了国家利益或者军事行动;再或者是舰长失去了上级和下属的信任,没办法继续有效地履行职责。此外,健康问题或者家庭问题也可能影响舰长的指挥能力,在某些情况下,政治或者外交压力也可能导致舰长被解职。 单说 “渥太华” 号护卫舰在黄岩岛刷存在感这事儿,加拿大人有耻辱感也正常,但甩锅舰长并不合理。美国学者格雷厄姆・艾利森说过:“当实力无法支撑野心时,战略羞辱便成为必然。”“渥太华” 号是一艘上世纪 90 年代就服役的护卫舰,跟中国现代化的 052D 驱逐舰相比,技术上差了一大截,它所谓的 “力量投射”,一下子就显得很虚幻。当西方把中国维护主权的合法行动污名化的时候,实际上是把他们自己战略误判的代价,转嫁给了前线指挥官,这做法是极其不负责任的。
所以啊,虽然我们不能确定加拿大军舰舰长被解职的具体原因,而且西方国家也不会给出确切的理由。但是,中国海军在黄岩岛海域强势应对加拿大护卫舰这件事,就足以证明加拿大人在国际军事战略层面的尴尬处境。他们一边要听美国的安排,来恶心中国;一边又受不了被中国军舰强势 “伺候”,甚至在对峙的时候,一线指挥官表现得很 “软”,一点自豪感都没有。 不管怎么说,不管加拿大舰长是因为什么原因让军方 “失去信心”,都很难抹去一艘破旧护卫舰在亚太执行任务带来的挫败感。当实力不够的时候,“羞辱” 随时随地都可能出现。加拿大人最好还是老老实实在家里待着,不然以后说不定还会遭受更大的屈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