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在南海做深潜实验时,顺便回家看了一下母亲,谁

婵影舞歌 2025-02-17 17:29:10

1988年,“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在南海做深潜实验时,顺便回家看了一下母亲,谁知道95岁的母亲看到他之后,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被误解了的三十年的不孝子,此刻终于证明了自己! 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太太收到了一本杂志,她看到上面的文章,顿时泪如泉涌,明白了小儿子多年来不肯回家的原因。 这是一篇介绍国家功臣的文章,虽然没有直说这个人的名字,但是知子莫若母,老太太从细节中恍然发现,文章上写的这个人就是自己的儿子黄旭华! 原来她的儿子不是不孝子,而是一个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大功臣,全家人都误解了他,多年来他默默承受着这些责骂,却什么都没解释。 如今真相大白,看到回家探亲的儿子,她再也克制不住内心,眼泪止不住的流了下来。 老人年纪大了,可是头脑一点不糊涂,儿子什么都没说,她却明白了这背后的苦衷。 从那之后,她将其他的儿女们叫到了身边,要求他们不允许责怪黄旭华,她语气沉重,要求大家理解他常年在外的不易。 有了母亲的嘱托,兄弟姐妹几个谁也不好再说什么。 曾几何时,他们也不理解黄旭华为什么能做到如此冷漠无情,从读书的时候开始,他就是一个有主见的孩子。 读了大学之后,他常年在外忙碌,毕业之后更是不见人影,偶尔回到家里也呆不了太长的时间。 其实兄弟姐妹们不是不想理解他,而是黄旭华 实在是太不懂事了,父亲去世的时候,他们着急地联络他,希望黄旭华回家见老人最后一面。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要求,他都无法完成,直到老人去世,心中还挂念着这个在外工作的儿子。 哥哥姐姐们全都不理解,忍不住生出了怨言:究竟是什么样的神秘工作,能比尽孝还重要? 实际上,这件事情也是黄旭华一生难以释怀的痛苦,他自幼聪慧好学,小小年纪就立志报国,新中国成立之后,一直想要用自身所学为国家做贡献。 毕业之后,组织上希望他能参与核潜艇的研究项目,在当时严峻的环境下,拥有核潜艇对祖国来说多么重要啊! 曾经国家因为弱小被欺负的情形还历历在目,他几乎没有犹豫,就答应了邀请,成为了研究小组的一员。 然而就连他也没有想到,这一走,竟然和父母分别长达三十年的时间。 出于保密需要,家人们都不知道他在做什么工作,也无法和他直接联系,只能寄信给他。 父亲重病离世的时候,研究项目也在最关键的时候,黄旭华不是不想回去,而是实在走不开,他犹豫再三,忍着悲痛将研究继续了下去。 得知父亲离开之后,他避开大家,悄悄流下了热泪,朝着家乡的方向磕了响头,心中的苦楚无人知晓。 他并不是不孝顺,而是在家国大业面前,为祖国奉献自己的一切就是最好的尽孝,若是父亲泉下有知,也会理解他选择背后的无奈。 不能责怪黄旭华将家人放在事业之后,实际上,只要能够顺利完成任务,他连自己的生死都能够置之度外。 经历了重重困难,克服种种挫折,核潜艇终于来到了试验的环节,为了能够第一时间拿到最准确的数据,黄旭华毅然选择和其他工作人员一起进行深潜。 即便经过反复计算,他们已经做到了万无一失,但是这还是中国第一次试着制造核潜艇,谁也不敢打包票能不能平安归来。 黄旭华目光坚定,坚持要一起进行深潜,他相信他们多年来的努力不会就此白费。 果然,深潜结束,核潜艇的各项数据都正常,当他们顺利回来的时候,一直担心的妻子热泪盈眶,忍不住哭了起来。 作为在一旁支持丈夫的人,妻子太清楚他这么多年的心酸和委屈,就连一向理智的黄旭华,眼中也闪烁起泪花。 正是有他们的付出和奉献,如今的中国才能在国际上拥有不可撼动的地位,让外敌不敢前来放肆。 黄旭华院士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骄傲,如今,虽然他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精神始终没有消逝,仍旧激励着一代代科研人员砥砺前行! 资料来源:送别“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99岁人生,热血难凉——环球人物

0 阅读:114
婵影舞歌

婵影舞歌

婵影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