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一位河北农民正在田里耕种,村长气喘吁吁跑来:“快回家,你家来了位大人物!”没想到,他竟因此得知母亲的一个大秘密。 1987年那会儿,中国正处在改革开放刚开始的阶段,农村也开始慢慢有了新气象,传统的农耕生活里透进了改革的微风。那时候的中国农村啊,还保持着那种纯朴的样子,传统的农耕文化根深蒂固。就说河北省的一个小村子吧,朱海清一家就是土生土长的农民,虽然手头不宽裕,但日子过得稳稳当当的。就像老话说的:“勤劳能弥补不足,付出多少努力就有多少收获。”这话用在朱海清一家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转眼到了1987年的春天,阳光明媚,啥都开始恢复生机了。朱海清正弯腰在地里干活呢,累得满头是汗,衣服都湿透了。就在这时,村长喘着粗气跑过来,大喊:“海清,快回家!你家来贵客了!”朱海清心里直犯嘀咕,但还是扔下农具,赶紧往家跑。 推开家门一看,客厅里坐着一位穿着军装、特别有精神的老者,眼神里透着一股子威严。这位老者可不简单,他是李运昌,抗日战争时期的大英雄。一见朱海清进门,李运昌赶忙站起来,紧紧握住他的手说:“海清同志,我可是专门来找你的。”听到这话,朱海清心里头的疑惑更重了。看到朱海清一脸迷茫,李运昌就慢慢地给他讲起了一段过去的事情。原来啊,在抗日战争那会儿,日子最苦最难的时候,李运昌带着的队伍遇到了大麻烦,没粮食吃,眼瞅着就要撑不下去了。就在这时,朱海清的母亲张翠萍站了出来,想都没想就把家里那点仅有的粮食全都给了部队。 李运昌接着说:“那时候,我们队伍有纪律,不能拿老百姓一针一线,所以我就写了张欠条,想着仗打完了就把粮食还上。可张翠萍同志说啥都不要,她说这是为了国家,为了大伙儿。”说到这儿,李运昌的眼睛都湿润了。 朱海清听了,心里头那个滋味儿啊,啥都有。他压根儿就不知道母亲还有这么一档子事儿,原来自己那看似普通的母亲,竟然这么了不起。李运昌要走的时候,又一次向张翠萍和那些支持革命的老百姓表示了感谢,还留下了一些东西算是补偿。朱海清回到自己屋里,翻出了妈妈留下来的那个老旧的木盒子。他轻轻打开盒盖,一张微微发黄的欠条就安安静静地躺在里面。那一瞬间,他好像能体会到妈妈当年那份坚决和无私。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但他的心里头满是自豪。 张翠萍的事情啊,就是那会儿千千万万普通中国老百姓,在国家有困难时站出来的一个代表。她们用自己的行动说明了“国家大事,每个人都有份儿”的道理。这些不起眼的平民英雄,或许没有立下什么大功,但正是有了她们默默无闻的付出,才有了咱们中华民族永不低头、一直向前的那股子劲儿。咱们得记住历史,感谢那些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付出过的人们,传承并发扬她们的精神,一块儿去打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1987年,一位河北农民正在田里耕种,村长气喘吁吁跑来:“快回家,你家来了位大人
浮生的若梦浅酌
2025-02-17 17:28:10
0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