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沙特来中国买导弹,中方代表试探性伸出一根手指,意思是“一千万美元”,

贺绪云讲历史 2025-02-17 17:24:49

1987年,沙特来中国买导弹,中方代表试探性伸出一根手指,意思是“一千万美元”,还没等说出口,沙特谈判生怕中国反悔,大喊:1亿美元一枚,共买35枚。   所有人都认为沙特是冤大头,东风三不仅射程短,并且其性能早已过时。 如今沙特却一亿美元买一个,要知道中国当初的期望是一亿人民币一个。 哪有主动给卖家提价的,并且导弹的发射权还掌握在中方手中。 殊不知中国才是吃亏的一方。 在卖给沙特导弹后,中方就肩负着参与中东安全的责任。 那么沙特买导弹到底有什么用?难道真的是有钱没地方花?   沙特阿拉伯石油的发现,让这个沙漠王国一夜暴富。   与美国的合作,让沙特获得了开发石油资源的技术和资金。   但也使其在政治和军事上受制于人。   美国对以色列的偏袒,更是让沙特如鲠在喉。美国人明面上是对中东各国公平相处。 实际情况却是不断支持以色列蚕食其他国家,从而提升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   中东地区战火不断,以色列拥有核武器的消息更是让沙特感到如芒在背。   自身军事力量的薄弱,让沙特在地区冲突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   虽然拥有巨额财富,沙特却无法买到真正的安全感。   内部的挑战同样不容忽视。   经济过度依赖石油,社会结构存在固化,这些问题都制约着沙特的发展。   沙特王室意识到,只有拥有强大的国防力量,才能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   此时,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发展急需资金。   沙特的巨额订单,无疑为中国经济注入了强心剂。   这笔交易也符合中国的战略利益,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谈判桌上,沙特表现出的急切和“慷慨”,并非简单的“人傻钱多”。   在他们看来,35亿美元买到的,是国家安全和未来发展的保障。   东风-3型导弹的射程足以覆盖中东地区,足以震慑潜在的敌人。   而将导弹控制权交给中国,也是沙特深思熟虑后的选择。   这既可以避免技术泄露,也可以借助中国的军事实力来保障自身安全。   这笔交易的消息传出后,国际社会议论纷纷。   有人认为沙特是“冤大头”,买到的只是过时的武器。   然而,对于沙特而言,东风-3型导弹已经足够满足其防御需求。   更重要的是,这笔交易让沙特拥有了与地区强国抗衡的底气。   以色列的反应也印证了这一点。   他们曾威胁要摧毁沙特的导弹基地,但最终却因为中国的存在而作罢。   这笔“天价”订单,并非简单的军火交易,它是一次战略合作。 也彻底打开中国与中东各国的贸易往来,如今我国研发的新式武器中东还会争着抢购。 中国制造在他们眼中就代表着质量、性价比、无售后的忧虑。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沙特还是安然无恙,没有在被战火所波及。   合作共赢,才是国际关系的正道。 中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也为地区和平与稳定做出了贡献。 未来,中国将继续与中东国家加强合作,共同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0 阅读:54
贺绪云讲历史

贺绪云讲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