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2月,越军突然入侵柬埔寨,柬共外交副总理英萨利劝8名中国外交官赶紧撤离

嬿娩花影动 2025-02-17 17:21:59

1979年2月,越军突然入侵柬埔寨,柬共外交副总理英萨利劝8名中国外交官赶紧撤离,但驻柬大使孙浩却镇定自若地发出一个重要电报。 1979年,越南军队占领了柬埔寨的首都金边。 越南进攻的步伐如此之快,以至于柬埔寨几乎没有反抗的余地。 越南占领金边后,立即在该市建立了一个傀儡政府。 与此同时,生活在柬埔寨的数以万计的华侨及中方人员的安全成为了迫切问题,特别是那些在柬工作的625名中国援助人员。 中国政府迅速做出了应对决定,组织撤离工作。 在前往马德望市的途中,因战争导致的破坏,公路状况极差,行驶途中一辆载有重要通信设备的吉普车甚至翻入沟中。 尽管如此,撤离任务依旧按照计划进行。 经过两天一夜的疲劳行程,使馆工作人员及时与国内取得联系。 然而,仅仅几天后,越军从三个方向向金边进攻,中国使馆决定立即进行二次撤离。 通过与泰国的紧急协商,中国使馆工作人员和专家顺利越过边界,进入泰国。 然而,在柬政府的请求下,中国决定留下部分外交人员,协助柬方与外界保持联系。 中方派出的外交小组将携带电台,与柬埔寨政府一起转移。 孙浩、王永元、左毅等人带着明确的使命感,返回柬埔寨。 这些外交官并非单纯的外交人员,其中有多人曾经服役于中国军队。 队伍的主要任务是将柬埔寨战况的最新信息传回国内,并与柬方政府保持联络。 王永元,尽管身体状况不佳,但依然坚持返回,并多次请求上级批准。 在经过21小时的不眠不休的筹备后,这支外交小队的成员们告别了亲朋。 2月9日,孙浩和他的团队终于踏上路程。 他们的目标是位于柬埔寨深处的一处临时大使馆。 从泰国到柬埔寨,他们一路穿越不毛之地,行进数小时,脚上满是血泡。 尽管如此,他们始终没有放弃。 当他们终于到达柬埔寨时,迎接他们的并不是华丽的外交使馆,而是三间简陋的茅草屋。 没有墙壁,没有门,只有用稻草铺成的屋顶和简单的竹制桌椅。 空气湿热,环境艰苦。 与其说这是一处大使馆,倒不如说它更像是一处临时避难所。 然而,孙浩和他的团队迅速投入到工作中,搭建起简易的工作台。 白天的气温常常高达40度,夜晚则骤降至15度。 大家没有风扇,只有汗水和劳累作伴。 晚上,气温骤降,几乎每个人都在凌晨时分生火取暖。 由于当地没有正常的市场,供应极为有限,外交人员的主要食物来源只能依赖罐头和野菜。 但这些罐头的数量并不多,大家不得不将其均分,原本每天足够一个人食用的食物,要八个人共同分享。 尽管如此,大家依然尽量保持良好的心态。 有时,他们甚至不得不将树叶熬成汤。 仅仅一个星期后,战火突然逼近,炮火不断传来。 大使馆的工作人员不得不紧急撤离。 他们穿越战火弥漫的地区,最终抵达了拜林。 拜林盛产宝石,佛教寺庙遍布,街道清洁,建筑整齐。 原本的繁华如今早已消失,街头冷冷清清。 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只得将就着继续工作。 与梅莱山的驻地一样,拜林的驻地依然是几间简陋的茅草屋,墙壁和门都没有,床铺也极其简陋,他们依旧依靠罐头和野菜为食。 在拜林的日子里,孙浩大使和他的同僚们完成了两次重要的外交活动。 特别是在2月22日,柬埔寨的波尔布特总理亲自前来与孙浩进行会谈。 尽管环境简陋,双方仍在一个用竹竿和树枝搭建的小桌子旁展开了长时间的讨论。 次日,驻柬大使馆再度不得不转移,目标是豆蔻山。 柬方为大使馆人员提供了本地服饰和防水布,经过100公里的车程,他们终于抵达了位于豆蔻山的“三号大使馆”。 虽然环境前两个驻地无异,这里同样是没有墙壁和门的茅草房。 25日,柬埔寨副总理英萨利亲自到访,带来了消息称豆蔻山也并非绝对安全。 英萨利向大使馆派遣了一个警卫排,并为每名外交人员提供了武器。 为了保障日常的生活,他们开展了自给自足的生产活动,包括开荒种菜和建设防空洞。 由于缺乏经验,防空洞的建设进展缓慢,但他们依然顽强坚持,最终在几周后完成了这一工程。 然而,随着越南与红色高棉部队的战斗愈加激烈,越军逐步向驻地逼近。 驻柬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开始做好撤离的准备。 在3月16日,他们得知越军即将派兵扫荡豆蔻山,驻柬大使馆的工作人员不得不进行紧急转移。 外交人员穿越了热带雨林,每天都顶着极高的温度行进。 饥饿、疲劳和高温成了他们每天必须面对的挑战。 最终,经过近一个月的艰苦跋涉,外交人员终于在4月11日安全脱离了危险区域。 此时,波尔布特总理感慨万千。 参考文献:[1]艾冰.谈谈柬埔寨问题的国际因素[J].世界知识,1989(21):14-15

0 阅读:101

评论列表

不认识

不认识

1
2025-02-18 08:05

越南是1978年12月入侵的柬埔寨,咱们用了两个多月准备兵力,次年2月17才反击越南。 如果越南是2月入侵,那咱们一个多星期就能准备好兵力和武器,那不成神剧了?

嬿娩花影动

嬿娩花影动

嬿娩花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