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男子写了一本书,狂赚4100万,妻子:没想到他有这本事。石悦,一个在顺德海

上瓦州杭 2025-02-17 13:34:32

30岁男子写了一本书,狂赚4100万,妻子:没想到他有这本事。石悦,一个在顺德海关工作的普通公务员,因对历史的热爱,利用业余时间写作,书籍出版后销量惊人,使他收获 4100 万版税,多次登上作家富豪榜

2006年深秋的某个夜晚,广东顺德某小区居民楼里,石悦握着鼠标的手微微发抖。电脑屏幕上的银行账户余额显示着八位数,妻子端着热茶走进书房时,他下意识用身体挡住屏幕。

"你猜猜看,这些年我写书攒了多少钱?"这个平常连买菜都要记账的男人,此刻声音里带着藏不住的雀跃。

当"4100万"这个数字从丈夫口中说出时,妻子手中的茶杯差点跌落——这个每天准时上下班的公务员,竟在同事眼皮底下完成了当代出版史上的奇迹。

1979年生于湖北宜昌的石悦,童年记忆里总飘着长江边的潮湿气息。五岁那年,他在新华书店柜台前踮着脚尖,目光被红绸布包裹的《上下五千年》牢牢锁住。

父亲掏出半个月工资买下这套书时,营业员诧异的眼神至今烙印在他记忆里。正是这套定价"奢侈"的读物,让内向的男孩找到了与历史对话的密码。

初中三年,他把学校图书馆的《二十四史》借阅卡填满了三张,管理员总打趣说:"这孩子该去考古系报到"。

这个能把明朝历任首辅生平倒背如流的少年,最终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系的录取通知书前沉默良久。"总得先端稳饭碗",父亲的话像块镇纸,压住了少年躁动的历史梦。

2000年毕业季,当同学们为律所offer争得头破血流时,石悦默默收拾行李南下广东——顺德海关的公务员岗位,在家人眼中是"金饭碗",在他心里却是安放历史情怀的保险箱。

2006年3月10日,天涯论坛"煮酒论史"版块突然冒出篇题为《明朝那些事儿》的帖子。

开篇讲述朱元璋参加红巾军的情节,竟把元末农民起义写得如同职场升迁指南:"当朱重八在破庙里啃着冷馒头时,他绝对想不到这个临时工岗位,会成为大明集团CEO的入职培训"。

这种将历史人物拽下神坛的写法,像在深水区投下炸弹,五天点击量突破百万。海关办公室里的石悦不知道,自己随手取的笔名"当年明月",即将照亮整个华语出版界。

创作背后的艰辛远超想象。每天下班后,他雷打不动坐在老式台式机前,键盘旁堆着《明实录》《国榷》等典籍。

为考证建文帝下落,他曾连续三周比对二十余种史料;写于谦保卫北京城时,特意坐火车到德胜门遗址感受战场气息。

妻子半夜醒来,常看见书房亮着台灯,显示屏蓝光映着丈夫专注的侧脸。这种近乎偏执的考据精神,让专业历史学者都惊叹:他比科班出身的人更懂如何让史料开口说话。

随着连载火爆,出版界的橄榄枝纷至沓来。2006年9月首册出版时,责任编辑看着首印五万册的订单直冒冷汗,谁知上市三天就断货。

到2009年完结时,七卷本累计销量突破千万,相当于每分钟卖出两本。更令人称奇的是,这个创造出版神话的作者,依然每天准时出现在海关打卡机前。

财富暴涨带来的改变微乎其微。他依旧穿着海关制服挤公交,用着屏幕泛黄的旧手机。直到某天妻子整理书柜,发现某张银行卡的余额短信,这个秘密才彻底曝光。

"当时以为他开玩笑",妻子后来回忆,"直到看见ATM机上那串数字,我才相信这个每天带饭盒上班的男人,真的把爱好变成了传奇"。

更让人意外的是,石悦始终拒绝全职写作:"工作让我保持接地气的状态,这是理解历史最好的方式"。

从2006年初版到2021年增补版,这套书历经15年沉淀,新增的战役地图、科举流程图等干货,让新版甫上市就登上畅销榜。

而它的创作者,已从顺德海关的科员,成长为上海市政府的副局级干部。身份在变,初心未改——石悦的办公桌上,始终摆着那套童年时的《上下五千年》,书页泛黄卷边,恰似历史长河泛起的浪花。

某个周末的上海图书馆讲座现场,有年轻读者提问:"您觉得成功最关键的是什么?"

石悦扶了扶眼镜,指着投影幕布上的朱元璋画像笑道:"你看这位朱董事长,当年要是安心当和尚,就没有后来的洪武大帝。但若没有要饭时的坚持,他也走不到金陵城。"

台下笑声未落,他忽然正色:"我们比古人幸运,这个时代容得下一张安静的书桌,也装得下每个普通人的历史梦。"

0 阅读:74

猜你喜欢

上瓦州杭

上瓦州杭

这是我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