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四野的百万大军到底是怎么招出来的? 在战乱年代,号召几十万人当兵,甚至几百万人当兵,也不是啥难事,想当年李自成被打的就剩18个人逃到商洛山,结果一年后回河南振臂一呼,又号召了十几万饥民卷土重来。 但如何凝聚队伍是关键中的关键,要不然招人有多快,散的就有多快,就像李自成一样,两年时间就被八旗打的鸟兽四散。 抗战胜利后的东北,有大批被各种恶势力害的无家可归的灾民,要么为了不被饿死,要么为了不被欺负,选择加入军队,依靠枪杆子保护自己。 曾克林出关的时候就2000人,但到了沈阳一下就变成3万了,你说这3万个人都有战斗力吗,显然不是的,依我看只有那2000人战斗力最强,其他的大部分都是投机客。 事实也确实如此,杜聿明打进山海关后,这群人带着武器粮食投靠国军,祸害百姓跑的比谁都快。 所以百万大军最重要的不是招人,而是中心思想,凝聚力,当时2万个关内干部,对百万大军的维稳是起决定性作用的。 这些人都是闯过枪林弹雨,尸山血海的英雄,还有不少人一路从长征打到“清乡战斗”,尤其在清乡战斗中,他们保持着一天打三仗,连打三个月的高频率作战。 在这样残酷的斗争中,没有人比他们再清楚怎么管理队伍,提升队伍的凝聚力。 究其原因,就是抓好每一件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事,比如新兵上战场害怕怎么办、老兵欺负新兵怎么办。 被俘虏了怎么办,在村里碰到消极分子搞破坏怎么办,瘟疫来了怎么办,打败仗了如何止损,怎么清洗自己的武器,怎么组织所有士兵去骚扰老百姓…… 对于一个军队,组织纪律性讲究的就是一个面面俱到,虽然国军的战斗力也不弱,但他们因为缺乏某些方面的管理,让后来很多地方的百姓都敬而远之,渐渐失去了铭心。 想当年国军登陆葫芦岛时,顺便把传染病“虎烈拉”也带了上去,但他们根本不当回事,最后死了几千个士兵,几万个老百姓,这样肯定会造成百姓的恐慌。 而且病毒也不可避免地传到了解放区,但共产党对此高度重视,把隔离带挖的明明白白,又呼吁百姓多喝热水,预防疾病,把一系列防疫工作都做的非常到位。 就是在军民一心的情况下,解放区一共就死了几百人,虽然不是什么轰轰烈烈的大战役,但这些细微的工作和行动,让人民感受到了温暖,明明一枪未开就得了民心。 队伍里的战士们,当然也能感觉到自己肩负的责任感和使命,更有前辈们在其中不断教导,他们知道自己走的路是充满希望,洒满阳光的,这样的队伍当然越发展越壮大了。 对此大家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
东北四野的百万大军到底是怎么招出来的? 在战乱年代,号召几十万人当兵,甚至几百
柳淮蕊
2025-02-17 10:39:44
0
阅读:4077
张某某
东野有多少日籍人员
富民文和 回复 02-20 23:59
档案有过记录四野日本人同志会全部人员2800多人,具体忘记了2千8百是不会错。还列举了人员构成,大部分是医院工作人员只有几百人是航空院校人员。
用户17xxx80
东野不要国军俘虏(技术兵种除外)和伪满军警,要的是土改后分土地到手的农民。农民新兵听话,更容易接受“三三制”等技战术训练,又没有旧军队老兵油子的坏习气。农民新兵在老兵带领下进步飞快,几仗下来就是合格的士兵了。
用户17xxx80 回复 用户10xxx16 02-22 00:21
解放战争中有国军曾被东野多次俘虏过,近二十人的贵州籍国军被俘四次,广东籍的还有被俘五次的(可以说是一路被赶着回了南方)[笑着哭]
用户10xxx16 回复 02-21 12:34
不要残疾的俘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