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饮食结构失衡或致肠癌风险上升 长期食用高脂肪、高蛋白而低纤维的食物模式会极大增加肠癌风险。过度进食红肉和加工肉类(如火腿、香肠)可能使肠道产生诸多有害代谢产物。同时,蔬菜水果与全谷物的缺乏会造成膳食纤维摄入不足,影响肠道蠕动以及毒素排出。另外,过量食用腌制食品、油煎油炸食物以及高温烹饪产生的焦谷氨酸钠、杂环胺等致癌物,都会不断刺激肠道黏膜。 二、不良生活习惯亦是肠癌的重要诱因 久坐不动会使肠道蠕动减慢,粪便滞留时长延长,增加致癌物质与肠道接触的时长。吸烟和酗酒会直接损害肠道细胞,饭后吸烟的危害尤其明显。此外,故意憋便和作息紊乱引发的便秘问题也会让毒素反复刺激肠壁。 三、饮食卫生与储存不当也可能诱发肠癌 食用霉变食物(如发霉花生、玉米)或者使用霉变案板、筷子可能会摄入黄曲霉毒素这种强致癌物。久泡木耳滋生的细菌和毒素,还有过期食用油、调味品中的变质成分,都会加重肝脏解毒负担并间接影响肠道健康。 四、肠道慢性疾病会增加肠癌风险 慢性肠道炎症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长期存在可能引发癌变。肠道息肉若未及时处理也有恶变风险。有肠癌家族史的人群在相同生活习惯下患病概率更高,需要格外重视定期筛查。 当出现排便习惯改变(如腹泻便秘交替)、大便形状变细、血便或黏液便、持续性腹痛、不明原因消瘦贫血等症状时,就要警惕肠癌的可能。建议40岁以上人群定期进行肠镜检查,尤其是存在危险因素者更应提高筛查频率。
一、饮食结构失衡或致肠癌风险上升 长期食用高脂肪、高蛋白而低纤维的食物模式会极大
谦民
2025-02-17 09:16:46
0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