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看书与不看书,差距到底有多大。 说实话,我没有从小养成读书的习惯,也没有很

青烟好啊 2025-02-16 23:38:38

经常看书与不看书,差距到底有多大。 说实话,我没有从小养成读书的习惯,也没有很爱看书,开始读书的原因是因为内心脆弱,还有深深的不配得感。35岁那年,更是切实感受到了情绪内耗带来的痛苦,意识到不能再过被动的人生。 于是,我开始寄情于书籍,把大部分时间都用来读书,渐渐地,我发现从前想不通、想不明白的事情,忽然有种恍然大悟的体悟。就正如杨绛先生所说的,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大概就是我坚持读书的动力。 没看书之前,我情绪容易低落,经常伤春悲秋,在意别人的想法,总是把快乐寄托在别人身上,总是为别人担心考虑,却唯独忘了了自己的感受。 开始看书之后,我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拥抱坏情绪,学会关注自己,改变自己唯唯诺诺的性格,意识到只有自己强大,才有底气抗争,只有自己有价值,付出和爱才会有价值。基于这些前提,我不再过度付出,更不会去讨好别人。 从2022年开始,我大量去读书,去写作,家里也有近百本书。经常有人来家里看到这么多书就奇怪,甚至有些还觉得我装有文化。 其实他们不知道,我读书只是为了可以更好、更快乐与这个世界相处,与他人相处更融洽。 曾看到有人说,读书的好处在于,你总能发现原来你的感受早已被世上某个人说清楚了。 我们遇到的那些问题和烦恼,其实早在一百多年前,又或者更长远的古代,他们都经历过。 比如,我之前经历过那种付出后别人不会珍惜,还觉得理所当然,甚至用道德绑架我。这些感受都被作家莫泊桑在《羊脂球》写得透透的,读的过程就会深有体会,然后触发自己去思考,以后该怎样去面对,或者怎样去处理这些问题。 越读书,读的书越多,就会发现曾经的自己有多么的无知,有多么的浅薄,有多么的狭隘。 如果你也曾不谙世事,深陷负面情绪和精神内耗,想自救想改变的话,或许可以像我这般开始去读书,去多读书。 多看心理学,可以让你更了解自己,更清楚情绪背后的行为逻辑,更好去跟自己相处。 推荐书单:《修复玻璃心》《非暴力沟通》《被讨厌的勇气》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多看认知成长类,提高认知,提高见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你不断精进和迭代。在这过程中学会如何去做,如何去改变,如何取得更大的成果。 推荐书单:《认知觉醒》 《拆掉思维里的墙》 《人是如何学习的》 《读懂一本书》 多看经典小说,获得共情力、感知力,提高情商,学会圆融处事,看清事物本质。 推荐书单:《傲慢与偏见》《飘》《简 爱》 《包法利夫人》 多看人物传记,看别人的经历,一方面汲取能量,一方面拓展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推荐书单:《杨绛传》 《苏东坡传》《曾国藩传》《稻盛和夫自传》 杨绛先生说过:“年轻的时候认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 作家三毛也曾说过:"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2025年,我们一起开始读书吧~ 分享我的生活碎片

0 阅读:0
青烟好啊

青烟好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