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末位淘汰制”---一场病入膏肓的内卷闹剧 2025-2-16 12:24 近日,开学之初学生们都还没有到校,温州一个小学的老师开学之初之却在教室里自杀了,我大致可以想到压倒她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什么,媒体说是校长的“末位淘汰制”,40多岁的语文老师被各种压力压的喘不过气,选择了逃离。首先我觉得赏优罚劣没问题,但盲目地说“末位淘汰制”那就是一种病态的内卷! “末位淘汰制”太扯了,比如其他班平均人人100分,只有一个班平均99分,你给淘汰了,这叫“无脑内卷”! 在教育的大舞台上,“末位淘汰制”就像一个不速之客,堂而皇之地闯进了各类学校,从小学到中学,甚至高等学府,都试图用这看似“公平”的规则来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提升教学质量。可事实呢?它更像是一剂猛药,非但没有治好教育的“顽疾”,反而让整个教育生态陷入了一种病态的内卷漩涡,而真正该被淘汰出局的,恰恰是那些挥舞着“末位淘汰”大棒的管理者。 一走进校园,你就能感受到那股被“末位淘汰制”催生的紧张氛围。教师们每天就像上了发条的机器,被教学成绩、学生评价、各类考核指标驱赶着,一刻也不敢停歇。为了不成为那个被淘汰的“末位”,大家都在拼命地加码。 课堂上,本该是知识的盛宴,是思维碰撞的舞台,如今却被填鸭式教学占据了主导。老师们为了能在考试中让学生取得好成绩,不停地往学生脑袋里塞知识,完全不顾学生是否能消化吸收。课后,他们更是开启了“加班模式”,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作业,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甚至还会利用各种课余时间给学生“开小灶”。 这种疯狂的竞争不仅让教师们身心俱疲,还严重影响了教育的本质。教育,本应是一场温暖的陪伴,是点燃学生内心求知火焰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创新思维的旅程。可现在,在“末位淘汰制”的重压下,一切都变了味。教师们不再有时间去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再有精力去挖掘每个学生的独特之处,只是一味地盯着成绩,将学生当作了提高自己教学排名的工具。 再看看那些管理者,他们看似站在教育改革的前沿,以“末位淘汰制”为武器,想要打造一支“精英教师队伍”。可实际上,他们才是这场病态内卷的始作俑者。他们把教育简单地等同于企业管理,认为用这种残酷的竞争机制就能提高教学质量,却忽略了教育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在真正优秀的教育理念中,教师需要的是专业的引领、温暖的支持和合理的评价。管理者应该深入教学一线,了解教师的教学困境,为他们提供教学资源、培训机会,帮助他们提升教学水平。而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看着冷冰冰的考核数据,轻易地决定一位教师的去留。 而且,所谓的“末位”评定标准往往也是漏洞百出。一次考试成绩的波动,可能就会让一位教学经验丰富、深受学生喜爱的老师成为“末位”候选人。学生的基础不同、学习能力不同,这些客观因素都没有被充分考虑进去,仅仅用单一的标准来衡量教师的工作,这公平吗? “末位淘汰制”还在学校里制造了一种不良的竞争氛围。教师之间不再是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伙伴,而是变成了竞争对手。大家都小心翼翼地守护着自己的“教学秘籍”,生怕被别人学去,影响自己的排名。这种“窝里斗”的局面,严重破坏了学校的和谐氛围,让教育变得功利而冰冷,所谓的“末位淘汰”成了虐杀霸凌老师的恶魔无形杀手。 是时候让“末位淘汰制”从学校里退场了。我们要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回归教育的初心。管理者们应该放下手中的“大棒”,拿起“橄榄枝”,用爱和关怀去激励教师,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去提升教育质量。让教师们在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工作,让他们能够真正地享受教育的乐趣,用心去培养每一个学生。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才能培养出更多有理想、有担当、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学校“末位淘汰制”---一场病入膏肓的内卷闹剧 2025-2-1612:24
百智聊人啊
2025-02-16 15:10:42
0
阅读:581
天语云话
必须问责那校长和给老师学校排名的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