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锋的团队只有一百多名成员,核心骨干三、四十人。他的团队用百十个成员,三、四十

兰姐看科技 2025-02-15 23:47:31

梁文锋的团队只有一百多名成员,核心骨干三、四十人。他的团队用百十个成员,三、四十个核心骨干,用一百万到几千万的科研经费,比起东方大国908个院士,861个院士头衔的人,这些院士们用几十亿到近百亿的科研经费,真的差别太大了。就是这样一个小团队,在半年时间里研发出美国几家大公司几十种AI软件都做不到的DeepSeek。这一成果震惊了很多院士和专家!由此,我提出质疑:难道这908个,861个院士,几十亿到近百亿的科研经费,就没有一个团队能研发出这样一个AI软件吗?

如果真没有,那这些院士们几十年心血的成果在哪里?如果不是,那为什么要占着这个头衔,搞不起科研经费的人,就应该主动让出这个头衔,让年轻人来吧!应该建立“淘汰制”,让做不出成果的科研人员名额空出来,以激发科研人员的危机感、紧迫感,让更多年轻人有机会,让国家的科技发展更快、更好,提高国家在世界上的竞争力!

0 阅读:717

评论列表

罗焱

罗焱

11
2025-02-16 00:56

能者上,庸者下

旁观者

旁观者

11
2025-02-16 01:15

小编这文章观点也太片面了! 社会发展到今天这样的物质文明程度,是由众多科技人才引领众多学科,齐头并进协作发展而形成的。时代需要众多方面的科技人才在各自不同的专业领域去打拼奋斗。人工智能是今后提高社会生产力的重要途径,是科技发展的方向。但这个世界是多样性的,并不是所有一切都依赖于人工智能就可解决。何况人工智能也仅仅是近些年才起步发展的。

梁柳村

梁柳村

7
2025-02-16 14:12

让梁文锋进入院士中做领队

用户11xxx79

用户11xxx79

7
2025-02-16 11:25

情何以堪…

咕咕

咕咕

1
2025-02-17 00:57

科学院是不可比拟的,人家重基础理论研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科学院的成果也是屡屡生出,科学院是不可替代的

振鹭于飞

振鹭于飞

2025-02-16 08:02

美国科学院,以及那些大公司也被连坐了。

兰姐看科技

兰姐看科技

优质文章每天更新,不要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