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网上同情哈马斯的人越来越少? 来源:圆梦的小保安 随着以色列和哈马斯在国际压力下,最终达成停火和互换被扣押人员协议,但是网上同情哈马斯武装的人显然越来越少,这是怎么回事呢? 2023年10月7号,哈马斯突然发动对以色列的突然袭击,随后哈以战争爆发。 条友们应该都记得,当时国内几乎一边倒地支持哈马斯,认为他们是为了巴勒斯坦独立而战,还有人说哈马斯为反以反美开辟了第二战场,减轻了俄罗斯抗击欧美的压力,甚至有大V直言我们必须支持哈马斯,否则欧美下一个目标就是我们自己了。 然而随着哈以战争延续至今,哈马斯的战场表现令人大跌眼镜,条友们期待的地道战、地雷战、游击战不见踪影,反而是哈马斯武装分子被以军按在地上摩擦,至今巴勒斯坦人死亡总数超过4.6万人,其中只有1/3是哈马斯武装分子,而以军的伤亡人数只有5000人,阵亡不到500人。 更奇怪的是,同为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约旦河西岸,却袖手旁观,坐视不理,以色列境内也有2百万巴勒斯坦人,也毫无违和感。 所以,问了一下DeepSeek,答案如下: 近年来,同情哈马斯的人数减少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以下是对这种现象分点分析: 1. 暴力手段与国际形象恶化 恐怖主义标签:哈马斯被美国、欧盟等主要国家列为恐怖组织,其频繁的火箭弹袭击和自杀式爆炸等暴力行为,导致国际社会对其合法性产生质疑。 平民伤亡争议:在巴以冲突中,哈马斯被指控利用平民区作为军事掩护,导致平民(尤其是妇女儿童)伤亡,引发人道主义谴责,削弱了其道德立场。 2. 国际政治与外交变化 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阿联酋、巴林等国的《亚伯拉罕协议》标志着部分阿拉伯国家转向务实外交,减少对哈马斯的公开支持,转而寻求与以色列合作。 全球反恐共识:国际社会对恐怖主义的集体抵制,使得任何与极端暴力相关的组织(包括哈马斯)面临更严厉的舆论压力。 3. 媒体叙事与信息传播 以色列的公关策略:以色列通过强调自卫权与哈马斯威胁,塑造自身为受害者形象,影响国际舆论。 社交媒体的透明化:冲突中的残酷画面在社交媒体广泛传播,公众更易接触到暴力后果,可能对双方行为均产生反感,但哈马斯作为主动挑衅方更受指责。 4. 内部治理与合法性危机 加沙地带管理问题**:哈马斯在加沙的统治被指腐败、压制异见,经济封锁导致民生困顿,削弱了本地及国际支持。 巴勒斯坦内部分裂:与法塔赫的长期对立使巴勒斯坦内部力量分散,国际社会更倾向支持法塔赫主导的温和路线,哈马斯逐渐被边缘化。 5. 新一代价值观转变 - **和平解决倾向**:年轻一代更推崇非暴力抵抗与外交谈判,对武装组织的支持度下降。同时,巴勒斯坦民间社会(如青年运动、NGO)通过和平方式发声,分散了对哈马斯的关注。 6. 国际法与道德压力 - **违反国际法的指控**:联合国报告指出哈马斯可能犯有战争罪(如蓄意攻击平民),使其失去部分人道主义同情。国际人权组织的批评进一步削弱其道德高地。 7. 地缘战略调整 伊朗支持的负面影响**:哈马斯与伊朗的紧密关系,在逊尼派主导的阿拉伯世界中引发警惕,部分国家因与伊朗的地缘竞争而减少对其支持。 结论 同情哈马斯的减少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暴力手段、外交格局演变、舆论导向、内部治理失败等多重作用的结果。尽管巴勒斯坦人的困境仍受关注,但越来越多的人将哈马斯视为和平进程的障碍而非解决方案。未来,若哈马斯无法调整策略、改善治理并减少暴力,其国际形象可能进一步下滑。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为什么现在网上同情哈马斯的人越来越少? 来源:圆梦的小保安 随着以色列和哈马
烁耀中原地
2025-02-15 18:32:01
0
阅读: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