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7年,刚满7岁的林风眠看到妈妈被村民五花大绑,准备带去“沉猪笼”,见状他连

围炉煮酒话春秋儿 2025-02-15 18:07:38

1907年,刚满7岁的林风眠看到妈妈被村民五花大绑,准备带去“沉猪笼”,见状他连忙跑去厨房拿着菜刀指着那群人说:“谁敢动我妈妈,我砍死他!” "那是1907年的事情了..."在杭州艺术学院的一间教室里,已经年迈的林风眠向学生们讲述着自己的往事。窗外的梧桐叶随风飘落,带着几分萧瑟,却衬托出这段记忆更加清晰。 那一年,林风眠刚满七岁。他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但命运总是弄人。父亲早逝后,家道中落,母子二人相依为命。在那个封建礼教严苛的年代,寡居的妇女往往会成为村里人的议论对象。 那个夏日的清晨,林风眠正在院子里玩耍,突然听到一阵喧哗声。一群村民闯入家中,不由分说就要将他的母亲绑起来。他们说要将她带去"沉猪笼",这是当时农村最为残酷的私刑之一。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年仅七岁的林风眠没有退缩。他冲进厨房,抓起一把菜刀,指着那群人。虽然他的身躯瘦小,声音稚嫩,但那份护母的决心却震慑住了在场的村民。 村里人都知道这孩子随他父亲的性子,倔强执拗,说到做到。一时间,没有人敢轻举妄动。他们只得将母子俩暂时关在了祠堂里,准备从长计议。 黑暗中,林风眠握着母亲的手,感受着她身上的伤痕。平日里和他要好的几个小伙伴得知消息后,趁着夜色悄悄潜入祠堂,帮助母子俩逃离。 可惜,好景不长。在逃亡的路上,母亲看着儿子疲惫的样子,决定让他先行离开。她本想等风头过去再与儿子团聚,却不料这一别,竟成永诀。没过多久,村民们追上了她,将她卖给了外地的人贩子。 之后不久,林风眠得知了母亲惨死的消息。这个打击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然而,正是这段经历,让年幼的林风眠过早地懂得了生活的残酷,也让他明白了要在这个世界生存下去,必须要有抗争的勇气。 这段往事,成为了林风眠一生的转折点。每当他回忆起那个手握菜刀的早晨,那个想要保护母亲却最终无力回天的时刻,都会感慨万千。这份保护至亲的勇气,后来也转化为了他保护祖国的决心,在抗日战争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 "那把菜刀,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的抗争。"林风眠对学生们说,"虽然最终没能救下母亲,但那一刻的勇气,让我明白了在面对不公时,应该挺身而出。" 林风眠的童年,与当时大多数落魄知识分子家庭的子女一样,充满了艰辛。他的父亲是清末进士,家中原本藏书丰富,过着体面的生活。但父亲的早逝,让这个家庭失去了经济来源,不得不开始了清贫的生活。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林风眠遇见了当地一位民间艺术家。这位艺术家经常在村口表演,用充满韵律的曲调讲述着各种故事。这些表演深深吸引了年幼的林风眠,也为他后来的艺术生涯埋下了种子。 为了维持生计,林风眠不得不辍学打工。但他从未放弃对知识的追求,工作之余常常自学。正是这段艰苦的岁月,锻炼了他坚韧的性格。每当夜深人静时,他都会想起母亲的音容,这促使他暗下决心,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在寻找母亲的过程中,林风眠走过很多地方。虽然最终未能寻得母亲的下落,但这段经历让他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也让他对底层民众的苦难有了更深的体会。这些经历,为他后来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奠定了基础。 抗日战争爆发后,林风眠积极参与各种文化活动。他深入前线,为将士们演出,用艺术的形式鼓舞士气。在一次慰问演出中,他遇到了一位来自山东的妇女,她的遭遇与自己的母亲很相似。林风眠联系当地政府,帮助这位妇女摆脱了困境,重获自由。 在前线,林风眠经常要在艰苦的条件下进行演出。有时是在简陋的帐篷里,有时是在战壕边。他演唱抗日歌曲,演奏充满民族气息的乐曲,用艺术的形式激励着战士们的斗志。 一次演出结束后,一位年轻士兵向他诉说思乡之情。林风眠随即为这位士兵演奏了一曲。这样的场景在前线经常发生,每一次演出都会勾起将士们对家乡的思念,也会增强他们保卫祖国的决心。 战争年代的艺术演出并不容易。林风眠乘坐的列车多次遭遇空袭,演出场地经常临时改变,但这些困难都没有动摇他的决心。他始终坚持在前线进行慰问演出,用艺术的形式为抗战贡献力量。 在与士兵们的交流中,林风眠常常想起自己的往事。那个手持菜刀保护母亲的七岁孩童,如今已经成长为一个用艺术服务于国家的人。虽然未能保护好母亲,但他正在用自己的方式保护更多的人,这或许就是命运的安排。 这段经历让林风眠深刻认识到,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只有国家强大了,普通百姓才能获得真正的保护。这也是他投身抗战文化工作的重要原因。

0 阅读:33
围炉煮酒话春秋儿

围炉煮酒话春秋儿

历史要细品,读来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