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湖州,一家公司发现自己生产用的稀土少了6000多公斤,厂房也没有被,以为是内贼,赶紧报警了!原来有3个家伙磕着这家公司偷了10多次,把稀土卖到江西赚了72万。 (信息来源:光明网2025.2.11门锁完好无损,近6吨稀土“神秘失踪”?) 6000公斤稀土不翼而飞?当公司领导得知这个消息后,整个人都懵了,这些可是稀有资源啊! 起初,厂里都没有太过担心,认为可能是盘点时的失误。 毕竟,稀土在进出仓库时经过多重流程,库存数量的波动本就不可避免,几吨稀土的差距也有可能只是统计上的偏差。 可经过反复核对和详细复盘,管理层意识到情况不对劲——库存的短缺远远超出了预期。 几天内,消失的稀土数量无法用常规的失误来解释,情况显然严重得多。 厂方决定暂时将此事压下,不向外界透露任何风声,而是悄悄展开内部调查。 负责此事的负责人是经验丰富的老江湖,他迅速作出反应,指示安全主管立刻着手调查。 为了确保尽快找到线索,他们对所有相关数据进行了全面检查,重点调取了从仓库到车间的所有监控录像。技术部门的工作人员也被召集起来,仔细核对每一段录像,逐个环节进行回溯。 调查结果却让他们更加困惑,录像中一切正常,未发现任何可疑人员的出现,所有的流程看似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 更令人费解的是,车间和仓库的出入记录显示,没有任何人有过异常进出。 整个过程中,没有一丝迹象表明有外部人员或内部员工的异常行为,甚至连监控系统似乎也没有出现任何故障。 这一切让调查人员感到越来越迷茫,稀土的失踪究竟是怎么发生的,似乎是一个无法解开的谜团。 没办法他们也立刻报警了,接到报警后,警方迅速赶到现场。 厂区内的一切看似正常,门窗完好无损,厂区周围没有任何被撬开的痕迹。 他们也排查了很久才发现,监控对着的位置似乎变了,又在工厂外围发现了一个小洞口。 初步判断可能是内部人员利用工作便利进行盗窃,警方便开始对厂内员工进行逐一排查。 然而,经过长时间的调查,所有工作人员的行踪均无法与失窃事件产生直接联系,甚至没有任何人表现出异常的行为。 这起案件引起了警方的高度重视,因为稀土矿产属于战略性资源,且价值不菲,失窃数量如此巨大,意味着这不仅是一起普通的盗窃案件,更可能涉及到一个更复杂的盗窃团伙。 警方经过几轮深入调查,终于找到了突破口。 初步排除了厂内员工的嫌疑后,调查范围逐渐扩大,警方意识到这并非单纯的失误或管理漏洞,而是一起有预谋的盗窃案件。 经过详细分析,警方最终锁定了三名嫌疑人,他们并非惯犯,而是利用厂房的监控盲区和隐蔽的漏洞,巧妙地将稀土盗走并转卖至江西鹰潭,非法获利达72万元。 这三名嫌疑人并没有复杂的作案手法,反而是依靠细致的观察和对厂房结构的深入了解,找到了可乘之机。 他们发现,仓库的监控系统存在明显的死角,特别是后墙和天花板之间有一道不显眼的裂缝,足够让一个成年人通过。 经过几次的试探,嫌疑人确认这个通道足以让他们轻松进出,而不被监控摄像头捕捉到。 于是,他们便开始了"蚂蚁搬家"般的盗窃行动。 每次作案时,他们只带走少量的稀土,虽然每次的数量不多,但由于多次作案,最终累计的失窃量达到了令人震惊的6000多公斤。 为了避开监控摄像头的监视,他们每次都小心翼翼地调整监控设备的位置,甚至用物品遮挡摄像头,确保自己的行为不被发现。 最初,由于每次盗窃的数量不大,厂方并没有引起足够的警觉,管理层也未曾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这种“小偷小摸”的作案手法,加上企业在安全管理上的疏忽,使得这一系列盗窃行为得以顺利进行。 嫌疑人在盗窃过程中毫不惊慌,甚至有时候还故意留下蛛丝马迹,以为自己能躲过追踪。最终,他们将偷来的稀土转卖到江西鹰潭,非法获利72万元。 这起稀土盗窃案,再次敲响了警钟,稀土资源安全不容忽视。 这起案件也暴露出涉事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严重漏洞。 监控系统形同虚设,仓库管理松懈,员工背景调查和安全教育也流于形式。 这些问题,为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信息来源:光明网2025.2.11门锁完好无损,近6吨稀土“神秘失踪”?)
近日,浙江湖州,一家公司发现自己生产用的稀土少了6000多公斤,厂房也没有被,以
乐天派小饼干
2025-02-15 18:06:59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