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5月5日,中国民航296航班的机长王仪轩正在进行起飞前的最后检查。这是一架计划从沈阳飞往上海的常规航班。 当时的航空业刚刚开始蓬勃发展,能够乘坐飞机出行的还大多是公差要员或者是有特殊任务的人员。 飞机在上午8点准时从机场起飞,渐渐脱离了地面,缓缓攀升到预定的巡航高度。 空乘人员在例行巡视时,注意到后部几个座位的两名男性乘客似乎有些不对劲。两人频繁地张望,身体微微前倾,显得极其紧张,仿佛随时准备做出什么反应。 当其中一名空姐走近询问是否需要帮助时,情况骤然发生了变化。两名男子迅速从衣服下掏出藏匿的手枪,直接控制了这名空姐,将她制服在座位旁。 几乎是与此同时,另外四名乘客也相继站起身来,暴露了他们的真实身份。这些人包括三名男性和一名女性。 那名女性,后来被证实是沈阳军区某高级将领的女儿。整个机舱瞬间陷入混乱,乘客们惊恐万分,有人发出尖叫,有人因恐惧而呆若木鸡,保持着死一般的沉默。 为了加重威胁,劫匪们朝机舱顶部开了两枪。沉闷的枪声在密闭的机舱内响起,格外刺耳,震耳欲聋。 这不是普通的骚乱,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劫机行动。劫机者们开始分工明确,部分人继续控制机舱内的局势,确保无人反抗,另外四人则朝着驾驶舱快速移动。 驾驶舱内,机长王仪轩正专心致志地操控飞机,丝毫没有察觉到外面局势的变化。突然,背后传来了步伐声和低沉的呼吸。 王仪轩转身,只见一个劫机者用枪指着他后脑。此时,情况变得极其严峻,劫机者的头目低声命令:“改变航向,飞往韩国。” 这个要求让王仪轩瞬间陷入两难境地。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机长,他很清楚,如果拒绝,自己的生命可能会受到威胁,整个飞机上百名乘客的安全也会岌岌可危。 如果答应,意味着将国家的财产和公民送往他国,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后果。 此时的高空气流有些颠簸,但比起机舱内的紧张氛围,这点晃动显得微不足道。作为一名有着多年飞行经验的民航机长,王仪轩必须在保护乘客安全和履行职责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事发前,卓长仁还只是机关单位的一名普通职员。在工作中,他态度散漫,纪律松弛,甚至经常与社会上的不法分子往来。 更令人意外的是,他不仅有婚外情,还逐渐与黑道势力沆瀣一气。这些隐患最终酿成了这场劫机的悲剧。 这次劫机早在几周前就已策划完成。卓长仁和他的五名同伙通过特殊渠道购置武器,成功绕过了安检系统,登上了296航班。 “立即改变航向,飞往韩国,否则会立刻开枪。” 王仪轩表面顺从地应下要求,但他知道必须想办法改变局面。以油量不足为借口,他向劫匪提出选择就近的备降机场,暗中调整航向,试图将飞机引向青岛。 眼见王仪轩不断调整航向,卓长仁立刻察觉到异常。他举起手枪,抵住副驾驶的太阳穴,语气冰冷:“别耍花样,飞韩国!” 其他劫匪闻讯,进一步加剧了威慑,扬言如果不按照要求操作,乘客将无一幸免。王仪轩无奈,只能放弃备降青岛的计划,继续向朝鲜半岛方向飞去。 最终,飞机在韩国境内一处军事机场降落。地面早已布满驻韩美军士兵,枪口齐齐对准舱门。就在所有人以为事态将迅速结束时,卓长仁突然高喊:“我心向台湾!” 韩方在权衡利弊后,决定将这群劫机者送往台湾。 到达台湾后,卓长仁等人不仅没有受到惩罚,反而被当成了“反共斗士”。 台湾方面看中了这一事件的宣传价值,给予他们优厚的待遇,还提供了一笔巨额资金作为“奖励”。似乎,一切都走上了“成功”的道路。然而,真正的悲剧才刚刚开始。 在台湾定居后,卓长仁迅速露出本性。他抛弃了原配妻子,与劫机案中的一名女性同居,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 手中的钱财被他挥霍一空,他曾幻想着还能通过其他途径获取财富,但事与愿违。走投无路之际,他再次策划了一起绑架案,目标竟是台湾某高层官员的子女,人质不幸遇害。 卓长仁的罪行最终让他无路可逃。 这起恶性案件彻底暴露了卓长仁的真实面目。台湾当局对这起案件进行了严肃处理,最终判处他死刑。这个结局不仅让台湾方面的政治宣传意图落空,也给这起轰动一时的劫机案画上了一个充满讽刺意味的句号。
2月15日凌晨1时20分,大S协议丈夫具俊晔搭乘首尔KE716航班离开台北回韩国
【2评论】【3点赞】
微微一信
朝机顶开枪不怕撒气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