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大国的歼20战机,近日挂载16枚霹雳-15导弹,五角大楼作战部长认为隐身战机挂载这么多导弹是要干嘛?这是要打米国本土吗?
挂载这么多导弹,按理说是增加了雷达反射面积,打破了隐身特性,但这不代表歼-20就是想冒天下之大不韪去挑衅美国。实际上,歼-20这次挂载的霹雳-15导弹,恰恰表明了它不仅仅是空中“隐形”打击那么简单。这种设计理念告诉我们,歼-20不仅在空战中依靠隐身优势获得初步的突破,还能在远程空对空作战中展现强大的打击能力。
说白了,挂载16枚导弹,其实更像是要告诉敌人,歼-20虽然隐身,但它不光是个“躲在角落里的猛虎”,它也是可以把威胁甩出去的“空中狙击手”。霹雳-15的射程超过200公里,可以有效对抗空中各种威胁,特别是像F-35这样的隐身战机。假如对方不注意,甚至可能在相当远的距离就被歼-20锁定并击中。而且,考虑到歼-20的高机动性,它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空中打击工具,它还是一个“多任务”的多面手,具备不同作战需求下的快速应变能力。
美国的军事专家之所以惊讶,是因为他们看惯了那些“标准套路”的隐身战机,大家都觉得隐身就意味着“偷袭”,就意味着“打一击逃”。但中国的歼-20显然不愿局限在这一个思维框架中。它的多重任务功能让它可以在完成隐形打击的同时,也能轻松应对复杂的空中战场。现代空战可不单单靠谁的隐身好,能打得更远、速度更快,能在战斗中灵活应对,才是最终能决定胜负的关键。
你看,就连俄罗斯的苏-57战机在外形设计上都很注重隐身,但在武器挂载能力上却相对保守。歼-20这一点上给自己“加分”的方式,展示了它可以打破常规,甚至能在敌人看不见的地方,精准地进行远程打击。更为关键的是,它所具备的远程空对空作战能力,不仅仅是为了应对常规空战对手,实际上,它也能有效威慑到那些试图挑战它的远程导弹、反隐身雷达等现代空中威胁。
简单来说,歼-20的设计就是要打造一架全能型战斗机,它能隐形、能打击、还能快速反应,绝不只是空战中的“隐形幽灵”。就算是美国的F-22和F-35,面对歼-20时也未必能占上风。它不仅有更远的打击范围,还是一个“多功能”武器平台,可以根据不同战况选择最合适的战术和装备。这种灵活性,才是真正的空中制胜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