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上海一位钉子户放话:“不给我六套房加一个亿,别想让我搬!”他硬扛了14年,没想到开发商手段更绝,这位钉子户最终是否达成心愿了呢? 凌晨三点,一声刺耳的刹车声划破夜空,紧接着"砰"的巨响惊醒了张新国。 张新国家的三层小楼又被车撞了。 这已经是本月第三起事故了。不过,谁能想到马路中间还有一栋房子呢? 站在满是碎玻璃的现场,望着墙上新添的裂痕,六十多岁的张新国长叹一声。 十四年来,他的房子就像一座孤岛,矗立在车水马龙的马路中央,日日承受着车辆轰鸣、尾气污染和不时发生的交通事故。 2003年,这栋装修精致的小洋楼本该迎来它最好的年华。 但就在这一年,一纸拆迁通知彻底改变了张新国一家的命运。 "不给我六套房加一个亿,你们别想动我屋里的一块砖!" 面对开发商提出的四套安置房加270万补偿的方案,张新国掷地有声地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他坚信,凭借着房子在四车道中央的特殊位置,开发商终将妥协。 但事实证明,他错了。 开发商选择了绕道施工,将原本规划的四车道生生改成了双车道。 从此,张新国的房子成了上海最著名的"钉子户"。 这栋三层小楼承载着张新国太多的心血。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为了给成家的儿女创造更好的居住环境,他和妻子拿出积蓠二十万,又借来岳父岳母十万,买下邻居的宅基地扩建。 精心设计的内部古典式、外部仿欧式装修,让这座小楼在一片平房中格外醒目。 但拆迁政策给这个幸福的家庭蒙上了阴影。 按照规定,赔偿标准以宅基地证书面积为准,而非实际建筑面积。 这意味着张新国投入扩建和装修的三十多万打了水漂。 更让他难以接受的是,补偿房源按男丁数量分配。 邻居家因有两个儿子获得六套房,而他只能分到四套。这种反差让他深感不公。 十四年间,张新国的生活被困在这座"孤岛"上。 灰尘和噪音迫使全家人常年不敢开窗,频繁的交通事故让他们夜不能寐。 岳母因无法忍受这样的生活,突发心脏病离世。儿女们也陆续搬离了这个令人窒息的家。 但张新国依然固执地坚持着,直到2016年陆辉主任的出现。 与以往的拆迁人员不同,陆辉从不提拆迁的事。 他常常登门拜访,对张新国嘘寒问暖,聊家常,谈生活。 在这样的交往中,张新国紧绷的心弦渐渐松动了。 当陆辉终于谈起搬迁时,他没有威胁,而是耐心分析利弊: 如果继续拒绝搬迁,最终可能面临法院强制执行,到时候或许连四套房子都保不住。 十四年的坚持,换来的不是预想中的让步,反而让整个家庭陷入痛苦。 张新国开始反思,自己的倔强是否值得。 2017年初,张新国终于在拆迁协议上签了字。 条件和十四年前一样,但他的内心已不再执着于那些数字。 当那栋小楼在众人注视下倒下时,张新国的心里五味杂陈。 如今,他住进了距离老房子不远的商品房小区,开启了崭新的生活。 这场持续十四年的拉锯战,最终以双方都台阶而下的方式结束。 张新国没能如愿获得天价赔偿,但他收获了内心的平静,也为这座城市的发展让出了道路。
2003年,上海一位钉子户放话:“不给我六套房加一个亿,别想让我搬!”他硬扛了1
何仪聊
2025-02-15 15:27:52
0
阅读: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