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总会有算力够用的结论呢?端侧算力的需求是永远不够的。如果只追求有个L2功能,那现在的Orin平台就够了,但天花板也就是70多分。
而如果你的目标是L3,是更安全,甚至是更个性化的智能驾驶,那端侧算力还远远不够。
你能跟「DeepSeek聊天」,但你能跟车说:“你这次开的不好,下次这个路口你慢点” 吗?
你不能! 你只能用一键上报,而听你吐槽骂娘的,还是人类工程师,你的吐槽也极有可能石沉大海。
这就是智驾与大模型目前的显性差距之一,我们唯一的输入,还是被评估后、有幸中奖,被调用的那30秒-2分钟的驾驶片段。而模型能不能学会,就要看它的心情了。
所以如果我们追求的是不断进步,端侧算力的提升是一切的根本和基础。
别跟我说,有个高速NOA就很好了,我只用高速+城快。相信我,人类是贪婪的,也是追求进步的。
我们从2020年做调研,大家一开始只选ACC,第二年就变成了LCC,去年投的都是高速+城快NOA,今年你是不是又要升级了,城区也开始用了?L3如果出来,我不信你不用!
我和小康,并不是渲染算力焦虑。大家应该要看懂技术发展的本质。现在与未来不冲突,中国人会与时俱进,不要为了营销,而去欺骗你的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