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的奉俊昊又回来了!「高级」「荒诞」「有趣」,你或许不认识米奇,但身边一定有一个似曾相识的米奇。 电影编号17 改编自爱德华·阿什顿的小说,罗伯特·帕丁森饰演“消耗体”米奇。好消息是可以不断重生,坏消息是每天996➕007的高危工作,肉身和人格都签约出去了……直到他遇到了另一个自己,他不得不为了生存而付诸努力,由此展开的黑色喜剧故事!
对于影迷而言,奉俊昊导演能出新片《编号17》,而且又是继《雪国列车》、《玉子》之后的第三部英语作品,肯定是很值得期待的。他这次将目光投向外太空,以科幻片的类型框架,表达对一些社会现象的讽刺,并为观众奉上其标志性的“地狱笑话”,于荒诞黑暗中透出人性的温度。整部电影的完成度无疑是优秀的,细腻的镜头语言带领观众深入男主角的人性维度,剧本里不乏紧跟时事让人会心一笑的机敏桥段。
此前看影片的预告,就被罗伯特·帕丁森一人分饰两角的设定深深吸引——一开始是觉得他“不断被打印出来”的画面既震撼又新奇,后面看到他呈现出两个“米奇”的不同状态并且还有互相掐架的场面时,就觉得这部电影肯定有很多让人忍俊不禁的喜剧元素!
国外有些看过影片的观众称《编号17》为“《雪国列车》的太空升级版”,可见奉俊昊导演对于类型电影的创作仍然很有自己的风格。片中有一幕帕丁森瞳孔中出现数字银河一般的画面,就好像宋康昊在《杀人回忆》里的那个变焦镜头下的眼神;太空舱环形结构的设计,颇有《雪国列车》密闭空间的美学特点;米奇在记忆传输时的胶片灼烧画面,则有向《母亲》致敬的意味。
显然,喜欢奉俊昊作品的观众,肯定能从《编号17》中收获不错的体验。
不得不说,罗伯特·帕丁森在《编号17》里的表现是影片的一大看点。他在奉俊昊的镜头下完成了可谓相当精密的“自我裂变”,居然诠释出了17个迭代版本的米奇!而且不同的米奇有着不同的特点,需要他呈现出很不一样的表演。无论是记忆传输时的痉挛状态,还是刻意模仿老式打印机的卡顿样态,亦或是人物在不同情绪时的表情呈现,都可以说是很好地丰富了人物特点,让人印象深刻!
某种程度上,《编号17》不仅是讲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具有科幻色彩的故事,还探讨了关乎“克隆伦理学”的深层议题。当人类能批量生产“可抛弃式灵魂”时,我们该如何理解这个世界?相信这部电影能带来余味悠长的后劲,期待它在国内的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