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厦门一名男子在海鲜市场购买活帝王蟹后,特意在蟹壳上剪角做记号,送到餐馆加工。上菜后却发现记号消失,帝王蟹疑被调换。这起事件引发对餐饮行业诚信经营的广泛关注。

该男子与朋友在厦门旅游时,以每斤280元的价格购入一只鲜活帝王蟹。为防调包,他特意用剪刀将蟹盖上两个棱角剪断作为标记,并拍照留存证据。"我们经常听说海鲜被调包的事情,所以特别小心。"男子表示。随后他们选择了一家来料加工餐馆,支付加工费后等候用餐。
当帝王蟹上桌后,男子立即进行比对,发现蟹壳上的棱角完好无损,而自己购买的帝王蟹相应位置应有明显缺口。通过仔细对比照片和其他特征,确认这只帝王蟹并非自己购买的原物。"最明显的是,我们买的蟹在其他位置也有缺损,而这只蟹完全完好。"男子随后在网上曝光此事,提醒消费者注意防范。

此事件涉及多个法律问题:
从民事责任角度,餐馆的行为已构成违约。根据《民法典》合同编规定,承揽人应当按要求完成工作并交付成果。餐馆未使用顾客提供的原材料,属于根本违约,应当退还加工费用并赔偿损失。
若查实餐馆故意以次充好,则涉嫌消费欺诈。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退一赔三"。虽然本案中餐馆主要提供加工服务,但其擅自更换食材的行为仍适用该规定。

在行政责任层面,市场监管部门可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六条,对以次充好的行为处以警告、没收违法所得、罚款等处罚,情节严重的可责令停业整顿。
此事在网络上引发强烈反响。多位网友分享类似经历:"在饭店点活海鲜,服务员当面调包"、"加工后的海鲜明显缩水"。某美食博主指出,这类问题在旅游城市的海鲜加工行业尤为突出,建议消费者选择明厨亮灶的餐厅。
目前,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已介入调查,并表示将加强对海鲜加工行业的监管。执法人员提醒,消费者在选择来料加工服务时应注意:选择证照齐全的商家、当面确认食材并做好标记、保留购物凭证、发现问题立即投诉。同时,餐饮行业协会也呼吁从业者加强自律,建立诚信经营机制,共同维护厦门旅游城市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