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管善建
上周六写了篇《老家和那些耳熟能详的小地名》的文章,其中提到的地名有老家塆子两侧的,也有塆子前方的。今天再补写一下老家水牛凹塆后方。

塆子正后方是李家岗,岗南边有两个小村庄:石板冲、碾子坳。石板冲很近,可以用“隔山靠岗”来形容。碾子坳稍远点,但从我们塆步行过去,也不足二十分钟。从山岗上向南望去,郁郁葱葱,儿时走过的羊肠小路,如今已部份被树木、青草和荆棘掩盖,这两个小村庄的屋顶,远看成了绿海之间的点缀。这两村庄之间,以前是狭窄的土路,如今通上水泥公路了,但到我们塆这一段,因为山岗阻隔,还是要靠步行。
石板冲、碾子坳,住的都是李姓人家。碾子坳是我祖母、母亲的出生地,是我家两代人的外婆家。祖母与我的外公是堂姐弟,以前兴亲上加亲,因此父亲娶了年龄相近的堂表姐,就是我的母亲。
在父母年轻的时代,还没有避免近亲结婚的提法,这种表亲间的联姻是很普遍的。类似的,还有我的大伯和三叔,分别娶了他们二姨和三姨家的姨表妹。随着遗传科学的普及,近亲结婚已大为减少,近些年来,人员外出流动频繁,跨省婚姻也变得司空见惯。我有三个侄子,娶的都是聪明贤惠的外省媳妇。
李家岗的东北面是一个山洼,名禁林洼。禁林的意思,就是禁止砍伐山林。这里的林木保持得好,地下水涵养足,长年有山泉水。早些年,塆里有些人家为了减少到水井挑水的负担,就从这里的山泉连接水管到家里的水缸,方便用水。

从禁林洼往东南翻过一道山岗,沿山脊往南走,见到东面山洼里有一溜梯田,梯田的东面,坐落着一个以熊姓为名的村庄——熊家塆。我有两个堂姐,一个堂妹嫁到这里的熊姓人家,如今他们的孙子都很大了。虽然叫的是熊家塆,其实塆里也有林姓、李姓人家。
熊家塆再往山里走,是八斗洼,可能因那洼里有八斗小梯田而得名,小时候常同爷爷去那地方放牛、拾柴火。八斗洼向北翻过一道山岗是寨洼,如今成了本村一位远房堂弟承包的茶场,每年春天,特别是谷雨之前,这里是最热闹的时候,几十人忙着在高山云雾缭绕之中采“雨前茶”,那可是茶中的极品。
八斗洼和寨洼,大集体时开荒种地,还有人居住,甚至有大城市来的知识青年长居于此。但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这里平时没有人居住了。寨洼属我老家所在的大旗山村,八斗洼属相邻的赵彭冲村(现划归虎头狮社区)。以前上小学的时候,周末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同塆年龄相仿的孩子们一起去寨洼和八斗洼附近的山上拾柴、摘野果子吃,就是劳动兼娱乐。
李家岗的西面是隧洞岗。这是一个年代不太久远的名字,与上世纪六十年兴修水利有关。从大旗山水库引水的渠道,经过我们塆的屋后,要穿过一道山冈,于是用风钻机钻出了近两百米深的山洞,所以取名“隧洞岗”。

渠道蜿蜒曲折向远处延伸,通到张店、土门等乡,给沿途的农田供水灌溉。山与山的低洼处,通过渡槽连通。如今渡槽也成为了历史建筑,并以其雄伟壮观和做工古朴成为山里的一道风景。
当年我父亲曾带队修建渡槽,这是一个辛苦活也是一桩技巧活。父亲所带的工程队面临诸多危险和挑战没有出过任何安全事故,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了工作任务,至今谈起仍很自豪,也很感念当年施工技术人员的指导和施工队员的团结奋战。
翻过隧洞岗,也有一个山洼,名字很好听——香椿树洼,但我记事起,并没有见过香椿树。听说这里也曾有人居住过,后来搬迁了。可能以前这里的住户种过较多香椿树,但在兴修水利的年代挖掉了吧,因为洼的下方,建有一个小型水库,灌溉着往下百余亩水田。如今,一位本塆堂叔在这洼里养羊、养鸭、养鸡,“绿色”鸡蛋很畅销,黑山羊到年底成了紧俏货。

老家的小地名,在我看来,不光是一个称谓,每个地名的背后,其实隐藏着家族和地方发展的故事。我以我的视觉和感触将其记录下来,也许是件有意义的事。意义何在,现在还说不清、道不明,但将来也许会有答案。
写于 2025年11月01日

☆ 本文作者简介:管善建,籍贯湖北麻城,某合资企业管理人员,江门市政协委员。
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易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