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恩望报,烦恼的来源。 接连刷到两篇内容雷同的文章,都是讲述施恩不得好报故事的。 一篇是叔叔花钱资助侄子上大学,投入好几万,侄子参加工作后,却既没打算还钱,而且有好几年都没有去看望过他了。他觉得自己为侄子付出很多,侄子对他不够亲近。他经济不困难,不图侄子报答他,但觉得侄子有点礼数不到,他很失望,很生气,觉得自己白为侄子操心花钱了。 还有一篇是写外甥女的。姐姐姐夫家里穷,生活困难,外甥女上学读书成绩却不错。初中毕业,考上了县一高,花钱多,家里供不起了。于是,姐姐姐夫就想让外甥女外出打工。他知道后,就亲自上门劝姐姐姐夫不能且顾眼前,要为孩子的一生发展考虑。并且大包大揽,外甥女上高中上大学的学费他包了。在他的资助下,外甥女上了高中,又考上了一所211大学,毕业后在外地一所央企上班,收入挺可观。后来他家遇到困难,对姐姐说了,意思是希望外甥女能给他一些帮助,也算是对他当初付出的回报。谁知姐姐委婉拒绝了。他给外甥女打电话,外甥女也说自己经济并不宽裕。于是,他很郁闷,觉得姐姐一家人都挺忘恩负义的。 我相信他们讲的故事都是真的,而且生活中这样的事情也并不罕见。关键是自己要想开,不要生气。 我记得汉代崔瑗的《座右铭》中有两句,“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讲的就是如何看待自己对别人的帮助,和别人对自己的帮助的。 自己在困难的时候,别人对自己的帮助,那是不能忘记的,是要知恩图报的。这是做人的道德底线。 但是,道德从来都是律己的,而不是要求别人的。当别人不懂得知恩图报的时候,你没有权利要求人家报答你的恩惠。因为施恩是自己内在的心理需求。你看到别人困难,不帮助你自己心里不舒服,你的道德境界要求你必须对其施加帮助。帮助了,你心里舒服,否则你过意不去。 至于人家回报不回报,那是人家的事了。懂事的,境界高的,人品好的,都会回报的。即使有困难,也会有所表示的。但是,不懂事的,境界不高的,人品不那么纯正的,心眼有点小的,不回报那也是常见的。这是你掌控不住的。即使很亲近的人,也会有这种情况。白眼狼常常出在亲人之间。 明白了这一点,你就不会生气了,不感到郁闷了。崔瑗先生讲的“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恐怕就是早就窥破人性的这一奥秘,所以才告诫自己,你对别人提供了帮助,施加了恩惠,千万不要再念念不忘了,能不能得到回报还不一定呢。你帮助人只管帮助吧,人家报答不报答听其自然吧。 我的一个朋友,说话很幽默。他说,帮助别人时,你就得到了快乐,这就是回报。借给别人钱的时候,你就要认为这是应该支出的资金。人家不还也不算什么。人家还回来了,等于你又得到了一笔收入。这样想,就豁达了。 人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想到自己只能要求自己,至于别人,你怎么管得了呢? 除非你是他的领导,他是你的下属,你能决定他的荣辱和收入。除此之外,谁也管不住谁,都按照自己的内心去做事就行了。 侄子、外甥女,甚至自己亲生的儿女,报恩不报恩,对你怎么样,谁能管得住呢?想开了,就不郁闷了。
施恩望报,烦恼的来源。 接连刷到两篇内容雷同的文章,都是讲述施恩不得好报故事的。
清风山涧溪明月
2025-02-14 11:23:1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