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解放后,彭德怀查看战报,发现抓了一万多俘虏,级别最高的只是营长。马家军团上以上的军官,都去哪里了?为何高级军官未抓住一人?
1949年8月,马步芳以“西北军政长官”的名义,在兰州召开军事会议,叫嚣要在这里,和解放军决一死战。
“青马”的三个主力军,除了远在新疆的骑兵第五军外,其余两个军(82军、129军)都被马步芳摆到了兰州。此外,马步芳又从青海民团中抽调骨干,新编了一个骑兵军,以韩起功为军长,这个军也被调到了兰州。
本来,对付马家军,彭德怀司令员最担心的一件事,就是马步芳将主力撤去新疆,和骑五军军长马呈祥会合。若是这样,下一步解放新疆的难度将大大增加。
马步芳的孤注一掷,正是彭德怀求之不得的,他高兴的对参谋长说:“要是马步芳真敢在兰州和咱们正面交锋,那倒也省了不少事,咱们就趁这个机会把这股反动势力一网打尽。”
马步芳在解放军攻打兰州前夕,溜之大吉,兰州守军统由他的儿子马继援指挥。
马继援在军事会议上,给“青马”骨干们打气说:“各位,咱们的部队可不是好惹的,就在兰州,和他们拼个鱼死网破,让他们见识下咱们的厉害。”
韩起功站起身,满脸横肉抖动,附和说:“小马司令说得对,咱手上的骑兵,那可都是从青海民团里挑出的精锐,不是胡宗南的破铜烂铁般的部队可比。”
韩起功的声音粗哑,带着一股子匪气,话语落下,引得部分军官跟着点头。
解放兰州的战斗打响后,一野19兵团63军,首先朝着兰州城东的马家山、古城岭、豆家山等战略要地发起了猛烈攻击。
军长郑维山站在前沿指挥所,手持望远镜,大声下达命令:“给我狠狠地打,绝不能让敌人有丝毫喘息之机。”
对郑维山而言,这是他期盼多年的复仇之战。
1936年10月下旬至1937年3月,红军西路军在河西走廊和马家军血战时,郑维山任师政委,他所在的师,把他算上,幸存者不过百人。郑维山对马家军,尤其是“青马”,怀着刻骨的仇恨。
马家军凭借着坚固的防御工事和险要的地形,负隅顽抗,战况异常激烈,189 师师长杜瑜华焦急地报告:“军长,敌人火力太过猛烈,我们的前进遭遇了严重阻碍。”
郑维山果断回应:“立刻组织爆破小组,把敌人的火力点全部炸掉,后续部队紧密跟上。”
另一边,一野2兵团3军向兰州城西的沈家岭、狗娃山发起了进攻。
军长黄新廷在电话中,对打主攻的32团团长说:“这里是兰州的西大门,我们务必拿下。”
马家军的顽固程度,较之胡宗南部强了不少,解放军在攻坚作战中,伤亡很大,尤其以32团损失最大,到后来不得不转为防守,在沈家岭西侧边缘占据了个支撑点苦苦坚守。战后,32团没有受伤的战士,连一百人都不到。
狭路相逢勇者胜,在解放军的凌厉攻势下,马家军的指挥体系陷入混乱,军官们纷纷失去了再打下去的信心,对友军的支援不再卖力,各自为战。
韩起功的骑兵军是临时组建,在守城的三个军中,是装备最差、实力最弱的一支,他首先扛不住了,打电话向马继援求助:“小马司令,我这边快撑不住了,部队被打得七零八落,你赶紧调人来支援我啊。”
马继援无奈的说:“到处都缺人,哪有援兵派啊。”
8月25日一大早,马继援见大势已去,通知团以上军官到指挥所开会,人到齐后,马继援说:“各位,我决定,今晚你们先一步悄悄撤离,日后再做打算。”
此话一出,会议室里顿时炸开了锅,一个团长站起身,满脸疑惑地问:“司令,咱们就这么撤了?那下面的弟兄们怎么办?”
马继援挥了挥手,说:“顾不了那么多了,先保住咱们自己要紧。你们回去后,立刻安排好撤退路线,不要声张,务必在天黑前准备妥当。”
129军军长马步銮说:“这要是被下面的士兵发现咱们先跑了,怕是会军心大乱啊。”
马继援瞪了他一眼,恶狠狠地说:“都什么时候了,还顾这些,谁要走漏了风声,大家一个都走不了。”
当晚,夜幕笼罩着兰州城,团以上军官们带着自己的亲信,轻装简从,偷偷撤离。
8月26日,当解放军全线总攻时,马家军因团以上军官都跑掉了,陷入了一片混乱,当天,兰州解放。
此战,解放军伤亡近九千人,歼灭马家军二万七千余人,其中俘虏近一万五千人。
“青马”的三个军长,马继援(兼任82军军长)、马步銮狼狈地逃回西宁后,边手忙脚乱地收拾行李,边破口大骂:“这仗没法打了,再不走命都得丢在这儿。”两人几天后,乘飞机逃离。
另一个军长韩起功,为人刻薄寡恩,在逃跑途中遭到手下的殴打、抢劫。无处可去的韩起功,逃入深山躲避,后来踪迹被发现后,不得不向解放军投降。
兰州解放后,彭德怀在指挥部里仔细查看战报,看着看着,眉头越皱越紧,说:“抓了一万多俘虏,可最高级别仅仅是个营长,马家军团以上的军官竟然一个都没抓到。”
兰州战役,解放军消灭马家军的有生力量,打通进军青海、宁夏、新疆战略通道的目的达到,那些逃走的马家军高级军官,除了少数乘飞机逃离外,大部分后来还是落网了。